中国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
小观众观看展出的“火星探测器”。
郭俊锋摄(人民视觉)
共享无人车
新华社记者 任 超摄
机器手
郭俊锋摄(人民视觉)
5项重大创新成果重磅发布、25场平行论坛政要学者云集、囊括500余家中外企业的展览场馆预约满满……2021中关村论坛主会期近日在北京落幕。论坛举行期间,聚焦“智慧·健康·碳中和”主题,活动精彩不断,线上线下合作交流深入、人气十足。
作为一场科技创新与开放合作的国际盛会,中关村论坛已成为国家级开放创新与科技成果发布、展示、交易的重要平台,成为中国开放发展的“金字招牌”。
着眼未来 向科技要答案
在围绕论坛主题举办的多场平行论坛上,国内外政要、顶尖学者、企业家和投资人围绕“智慧·健康·碳中和”的主题深入交流,共同探讨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场“未来畅想之旅”。
“量子信息技术的魅力,是在实际应用中其性能可以超越现有技术的物理极限,也就是说实际应用的效果是衡量这个技术的价值所在。”在量子科技发展与未来论坛上,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从制定量子科技发展长期规划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在智能+能源论坛上,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通过视频表示,“未来我们的能源发展需要更多的智能技术,我们可以用最先进的能效技术,比如说智能电网、人工智能等,来提高我们能源发展的效率。”
本届中关村论坛上,人工智能用于新药发现、助力碳捕捉与碳存储等应用,让人们看到以数据算力和算法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大大提高创新能力与速度;对超长距离光纤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等最新研究成果展示和前沿技术方向的探讨,让公众对未来量子科技有了更清晰的预见。
“世界要共享疫苗,否则病毒将‘共享’世界。”中科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论坛期间呼吁道。为应对新冠病毒持续变异、传播力不断增强等全球性问题,来自国内外的疫苗研发专家和生产企业在论坛上“开门探讨”,一同向科技要答案。
“实现碳中和,要从能源生产、能源消费和固碳‘三端发力’,‘技术为王’是鲜明特征。”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在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上表示,“一盘棋式”组织全国研发力量,建立技术联盟,明确责任体系,开展技术攻关,支撑产业先进性,有助于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力。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涉及能源结构、工业交通、生态建设等各领域,迫切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其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说,要拿出一张路线图,解决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问题;提出一批新理论,突破降碳固碳的原理问题;攻克一批新技术,解决减排增汇的工艺和装备问题;记好一本收支账,解决碳源碳汇的监测核算问题。
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
会场内碰撞思想火花,展馆中中外企业带来的最新成果展示让人频频驻足。在2021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现场,来自500多家中外企业的前沿技术展示让参观者驻足,这些科技产品无不向参观者传递着“未来信号”,让人感知未来产业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