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消费势头好劲头足(经济新方位·国庆消费观察)(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10-03 05:36:01
浏览

  不让群山阻隔村民的消费热情。恩施州不断完善农村商业设施体系。“我们在县乡新建商业设施,完善乡村菜市场、便利店、农资配送站等网点,建设多个‘半小时商业服务圈’。”恩施州商务局局长张远虚介绍,目前村级综合服务社有1281个,覆盖全州89.63%的行政村。

  看全国,农村商业设施短板正不断补齐。“我国有2.1万个镇,当前农民消费主要集中在镇。过去因超市、便利商店、集贸市场等设施布局不合理,优质产品难以直达农村,农民消费需求没有得到完全满足。”沈琼介绍,接下来,各地应根据自然条件、人口分布等,因地制宜补短板,县城改造升级综合商贸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改造升级乡镇商贸中心,村里改造升级新型连锁便利店等。

  完善商业“硬环境”,也要改善“软环境”。“一些农民辨识能力较弱,维权意识相对薄弱,农村市场监管难以全部覆盖,这些都会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沈琼建议,应强化源头治理、提升农村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监管力度,绝不能让假冒伪劣商品下乡。

  是否明码标价、散装食品卫生达不达标……在恩施州,市场监管部门列出问题清单,每年启动两轮全覆盖检查,仅走马镇今年就现场处置相关案件7件,立案处置3件。

  农村电商势头好

  一根网线连接城乡、畅通供需

  直播间里,吆喝不断,“点赞”满屏,一根网线,让赵华锐的红薯“今天在地头,明天在路上”。

  红薯地里,农机轰轰前行,一个个饱满的红薯从土里“跳”出来,收获的镜头记录在手机里,让不少网友直呼新鲜。“正值国庆假期,下单的特别多,最多一天能有4000多单,卖出了2万斤。”山东德州夏津县银城街道后赵庄村种植大户赵华锐说。

  红薯是后赵庄村的特色产业,种植面积2万余亩,红薯地窖2500多座。赵华锐返乡创业,认准电商这条路。“鲜食红薯通过直播,走零售市场;薯片、薯干等初加工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走批发市场。”

  “电商不仅打开了销售渠道,还减少了中间环节,相比传统批发市场,收益可增加25%以上。”赵华锐说,“我们从种红薯升级为种储加销全链条,链条长了,红薯‘身价’涨了。”

  电商为农产品上行打开了通道。2014年以来,商务部等部门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累计建设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2000多个。今年上半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2088.2亿元。

  一根网线,也让优质消费品下沉到广大乡村。赵华锐介绍,平时吃穿用的,不少村民习惯在网上买,选择多、价格还便宜,家门口就能收包裹。当前夏津县正着力打造县—区域中心—乡镇—村四级电商快递物流站,实现电商快递物流“村村通”。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1—7月,农村地区包裹和快递的收投量超过200亿件,带动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近万亿元。

  发展农村电商,畅通物流是关键。“当前要着重解决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让村民真正享受电商便利。同时要加快补齐网络通信、冷链物流等新型基础设施短板,为农村电商增添发展后劲。”李国祥说。

  一系列举措,补上农村物流短板。2021年,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在全国择优选择121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依托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园区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