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塘蝶变一年间:从故乡到家乡(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10-12 20:13:01
浏览

  今年前9个月,仅仅旅游产业就给龙塘带来了近三百万元收入。龙塘稻田、茶园、花田里的农产品也经过加工、包装,走出龙塘,摆上了更多人的餐桌。

  融创帮忙梳理、设计的龙塘农产品系列:龙塘好物,经过搭载电商资源推荐之后,也已经成了扶贫网红产品。很多没去过龙塘但爱好网购的人体会到了:买一份龙塘好物,就是在帮龙塘苗寨留住民俗文化,多一份幸福生活的希望。

  龙塘人的热情,来过的人都能感受到。国庆节期间,龙塘不仅特意为游客们准备了“传统大礼”拦门酒,还组织了篝火晚会,让客人们深度体验苗族迎客的仪式感。

  一批游客出现在龙塘村的稻田里,他们光着脚丫,拿着竹篓三五成群上手抓稻田鱼、摸田螺;另外一边的地里,有人在挖红薯、采摘蔬菜;村民的院子里,有人在打糍粑、学扎染。

  过去一年中,龙塘的文旅产业做得有模有样,还开发了更多的旅游体验项目,让游客们不仅能住得好、吃得好,也可以玩得好,让文旅产业更加立体、丰富,同时带有文化和特色——生活变好的龙塘人,在龙塘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还有了旅游产品思维。

  今年龙塘的旅游体验项目增加了数量和特色。龙塘的“客人们”可以下田上山,参与捉鱼、采茶、捡田螺、挖红薯等等深度体验乡村生活和农耕文化的旅游活动。

  找到了“组织”

  龙塘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是融创中国与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龙塘帮扶项目组专门协助成立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目的是在村里找到“带头人”、安上“指挥部”,通过一个人带动一批人,通过一批人影响一村人。

  龙塘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成立非遗发展小组、社区应急响应队、导赏员小组、民宿发展管理小组等。

  加入非遗工坊“绣娘团”的潘晓芬,今年已经成了非遗工坊的负责人。今年上半年,她和帮扶项目组驻村工作人员一起梳理工作计划,讨论怎么更好地组织村内成年女性进行技能培训,让村里更多留守主妇获得就业机会。

  之前不断“空心化”的龙塘及时“刹车”,年轻人回流,村里有了人气,潘晓芬、文远圆再也不用背井离乡、家人异地。他们在帮扶项目组的带动下,开始思考如何推广龙塘的产品,让更多人知道龙塘,体验龙塘的苗族民俗文化,在经济增收的同时,也让文化传承下去。

  旅游、非遗文化产品、特色农产品已经形成了龙塘的产业体系。融创中国和友成基金会设计的“以文旅产业带动一产、二产”,通过建立文旅产业,打造旅游名片、吸引人流,来带动农业、农产品加工、非遗产品的发展,促进龙塘村的整体发展,在2021年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

  江德慧是龙塘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代理事长。她在过去一年中最直观的体会是村民们参与村里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也更愿意听帮扶项目组和合作社讲解餐厅、民宿的运营管理知识,对旅游服务品质和产品推广更上心了。

  今年,合作社在村里组织了多次公益活动,包括村貌深度清洁、照顾老人和文艺表演。

  江德慧说,现在的龙塘有了产业,找到了“组织”,越来越有活力,也有越来越多的走进龙塘,了解了龙塘。

  龙塘地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隐居”在群山中,距离首府贵阳最近的路也有213公里。全村285户1280人全部是苗族,但在过去,这里交通不便、没有产业,全村家庭有超过1/3是建卡贫困户。龙塘守着8.54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却无奈地任由年轻人流失。

  2018年,融创中国联合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对龙塘进行结对帮扶,龙塘村文旅扶贫项目由此成立。2020年10月12日,项目第一阶段圆满完成,并移交给了龙塘。由融创中国支持建造、知名设计师孟凡浩设计的龙塘山房也被同时移交给龙塘村,正式开门迎客,成了网红乡村文旅打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