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反诈App”,关键时刻或能帮上你
原标题:这些“反诈App”,关键时刻或能帮上你
张思琦不在家时,他妈帮他收了一个快递:到付,138元。妈妈毫不犹豫替儿子付了钱。
张思琦到家拆开快递才发现,里面是一件自己从没下过单的破背心,意识到被骗了。他先后找快递公司和电商平台投诉,二者互相推诿,说无权透露或找不到发件人信息,继而干脆拒接电话。
一筹莫展时,张思琦突然想到了反诈App。点开举报,没想到很快就收到快递公司和电商平台接连打来的道歉电话,表示对方收款账户已冻结,并退回了他被骗的138元。
张思琦把自己用反诈App举报成功的经历,写在了他经常逛的游戏论坛上,后又被网友截屏发到微博上并广泛转发。很多网友跟帖说:“这就下载反诈App!”
由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组织开发的App“国家反诈中心”,于今年初春在各大应用商店上线。此前,由北京市公安局开发的App“全民反诈”,去年7月就已正式投入使用。几款反诈App,只是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反诈预警的最新手段之一。在反诈App的背后,还有一个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的综合预警系统支撑,用最快速度准确找到潜在受骗群众,保卫民众财产安全。
到底管不管用?
张思琦遇到的是一种常见的“盲售快递”诈骗: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你的快递信息后,用货到付款的方式,寄来如数据线、指甲剪、劣质衣服等廉价品。签收时,有的人记不清自己到底买没买,有的人则由不知情的家人代收——总之是付了钱,打开快递后发现受骗。
此前,由于单笔金额并不高,不少人懒得折腾,或者投诉无门,只好不了了之,因此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现在使用反诈App的举报功能,足不出户就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举报。涉诈电话、短信,都可以直接从通讯录当中调取。如果手机上有涉诈网页的截图、录屏,或者通话录音,也可以一键上传。
诈骗分子的手段,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在“推陈出新”。在不少人印象中,电信诈骗还是主要靠打电话、发短信、点网页。
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十支队副支队长赵炜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这几年,以加微信或QQ好友,自称是老领导、老同事,先和你套近乎,然后向你借钱,即所谓“冒充熟人”诈骗;或者以谈恋爱为名,撺掇你投资或赌博获利,即所谓“杀猪盘”,成功率更高、金额更大。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诈骗和手机绑定得更紧密了,安装在手机上的反诈App便应运而生。在反诈App当中,多有身份验证的功能。比如,你不确定那个在QQ上已经跟你浓情蜜意聊了很久的“小妹”,是真的爱上了你,还是等着把你“养肥宰掉”的抠脚大汉,就可以点击“全民反诈App”上的“身份验真”。
“身份验真”要求对方进行人脸识别,以便核实身份。对方是男是女,在这个环节一目了然。为了保护用户安全,发起方仅知道对方是否通过了验真,并不知道对方的具体身份信息。只有案发后,公安机关可以调取相关数据进行核查。如果对方在身份验证请求有效时限的3小时内都没有完成,那其身份和目的就值得你好好掂量一下了。
怎么做到又快又准?
反诈App是如何迅速精准地找到潜在受骗群众的?赵炜告诉记者,在反诈App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综合预警平台进行支撑。预警平台的核心之一,就是公安机关所掌握的涉诈数据库。
数据库中包括已被公安机关明确认定为诈骗的电话、短信、App、网址、社交账号等,也包括一些通过群众主动举报,疑似涉诈的数据。一旦有哪个人的手机接触到数据库中的诈骗源,比如你接到了诈骗电话,或者点进了诈骗网页,公安机关在后台发现会迅速联系你,发出预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