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探日”(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10-15 08:48:01
浏览

   四是激发探索空间科学的热情,培养创新高端人才。通过首次太阳探测计划,可大量培养我国在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的高端创新人才,并通过对所获数据的分析,与世界其他国家开展太阳探测数据共享、结合和互补,更好地开展太阳活动机理研究,探索太阳系起源及演变规律及对地球大气及生物圈的影响,提高我国空间科学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素养,激发青少年探索空间科学的热情。

   记者:此次探测任务有哪些特点?

   赵坚:一是起步晚,起点高。“十三五”期间,国家航天局组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紧密围绕国家航天发展规划,瞄准我国航天发展急需的创新技术验证和空间科学前沿研究需求,制定了空间科学研究发展路线图,提出了“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探测+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卫星平台技术飞行验证”的任务目标。虽然起步晚,但在轨验证新技术新产品多,试验项目丰富,探测目标聚焦准确,研究起点高。

   二是紧紧围绕太阳探测热点问题,提出中国特色太阳探测模式。“羲和号”卫星采用国际首创的双超新技术卫星平台,实现了载荷在轨指向的超高精度和超高稳定度控制,比目前同等惯量的卫星平台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天文光谱测速导航新方法和新技术,通过太阳光谱的研究和利用实现每秒1米量级的飞行器高精度速度测量。这两项技术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组织国内优势单位大力协同,攻坚克难。“羲和号”于2019年6月正式立项,研制周期短,技术难度大,国家航天局组织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南京大学等优势单位,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工程研制单位作用,克服了研究时间短、经费少、研制难度大的不利因素,团结合作、群策全力,高效高质完成了研制发射任务。

   本次发射采用长征二号丁一箭十一星“拼车”发射方式,除将“羲和号”主星成功发射外,还将亚太空间合作组织2颗大学生小卫星、和德宇航公司2颗卫星、低轨导航增强试验卫星、轨道大气密度探测卫星、气象星座试验卫星、空间交通试验卫星等10颗搭载小卫星发射入轨。


(责编:赵超、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