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两端的时代精神(2)
自此,吴苏芯开始了对埙的探索,家里、田野上、小溪边总有他吹埙的声音。但当时他接触到的大多是单腔类型的八孔埙、九孔埙,音域较窄,能吹奏的曲子十分有限,触发了他对埙改良的兴趣。
2008年,吴苏芯来到了“中国笛乡”——杭州余杭铜岭桥。在这里,爱好变成了职业,他成为了民乐调音师,并熟练地掌握了陶埙制作的精髓,了解泥土收缩对音准、音色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把控这些不利因素最终烧制出完美的陶埙……
一年后,吴苏芯带着“让更多的人听见来自七千年前的声音”的信念离开了铜岭桥,开起了制埙室,让更多热爱埙的人能够买到真正可供演奏的埙。同时,他也不断打破埙演奏的边界。2012年,他录制了一个用埙吹奏的二胡曲《赛马》视频并发布到网上,引起很多人的关注。2013年,他和伙伴制作出单隔板宽音域双腔陶埙,使平吹音域达到十三度,提升了陶埙演奏的表现力。
此后,吴苏芯开始尝试原创埙曲。2016年,他发布《墨色·埙迹》埙乐专辑,其中一首《墨雨》,被央视《国家宝藏》节目相中,用作故宫国宝多种釉彩大瓷瓶登场时的背景音乐。
埙的传承需要融古通今,由一代代人创新传承下去。七千年前的乐器,如何让当代的年轻人接受,是吴苏芯一直思考的问题。
“随着自媒体的悄然兴盛,我发现这是向年轻人传播埙文化很好的契机。自己入驻了百度百家号等平台,把年轻人喜欢的潮流音乐与拥有独特音色的埙结合起来,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并了解这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乐器。”吴苏芯说。
同时,对于吴苏芯这样的相对细分的知识文化领域创作者来说,百度的平台特性,更能帮助他找到自己的受众群体。
随着《绿野仙踪》《唱支山歌给党听》《海底》《红颜劫》《天空之城》等一首首不同风格的乐曲被大家熟知,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学习埙,他也开始了线上教学,吸引了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爱好者前来学习,有老者也有小朋友。
“很多人通过我的视频,了解了埙,走上了埙文化传播之路,这让我特别有成就感,这也是让我持续做下去的动力。未来自己想多发布一些埙制作过程的视频,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埙,让全世界听到来自七千多年的中国好声音。”吴苏芯开心地说。
尝过600种水果的酸甜苦辣,他们发现了自然的馈赠
火龙果是仙人掌的一种;榴莲有臭味是因为它不新鲜;酒店不允许带山竹入内,是因为山竹壳一旦沾到床单就洗不掉……这些水果冷知识,都能在水果猎人杨晓洋那里找到答案。
杨晓洋出生在河南农村,从小就喜欢植物。在那个水果稀缺的年代,外婆总是把舍不得吃的苹果放在老式衣柜里,隔一段时间拿出来一个给他吃。
童年的经历埋下了热爱的种子。2013年,杨晓洋辞掉了自己在新加坡的精密仪器工程师工作,回到中国,开启了水果科普之旅。迄今为止,杨晓洋去过世界各地数不清的森林和植物园,见过3万多种植物,尝过600多种水果。
在探索水果科普的道路上,杨晓洋发布的一则“住酒店不能带山竹”视频是转折点。“这个视频发布后,有一天我姑姑要去买山竹,她就搜索山竹该怎么挑,马上就搜到了我制作的视频。我姑姑看完后给我发消息说,‘孩子,你真厉害,视频做得真好,以前只知道你是研究水果,现在发现你做的事情还是很有意义的嘛’。”杨晓洋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