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建新增长极——写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公布之际(2)
重庆两江新区,三一集团西南地区首个工厂,机器人往来穿梭。三一集团西南公司总经理李兵说:“布局成渝地区,既能通过中欧班列向西拓展中亚、欧洲市场,又能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向南开发东南亚、南亚市场。”
目前,以重庆、四川为主要支撑点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已覆盖106个国家(地区)的308个港口。“这将为西部对外发展构建更加畅通、高效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同时也利于拉动后疫情时期欧洲和东盟的经济复苏,助力全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纪寿文认为。
据中国民航局统计,2020年成渝机场群完成旅客吞吐量8383万人次。2020年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成都依然保持10条国际全货机定期航线“不停航”。今年1至7月,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764.5万人次、居全国第一,累计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31条,持续保持繁忙运行。
6月27日上午11时许,“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启用。重庆新机场也确定布局在渝西地区,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小时通行半径内,有望覆盖4座国际机场。
2020年,川渝外贸进出口总值均创下历史新高,重庆达6513.4亿元,四川突破8000亿元大关,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9.8%和24%。
2021年前三季度,四川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4.4%,重庆同比增长27%;川渝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3.3%和26.5%,“朋友圈”不断扩大。
携手高质量发展 “新动力源”初显
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川渝一盘棋”思维,发挥优势、错位发展,优化整合区域资源,加强交通、产业、科技、环保、民生政策协同对接,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显著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一年多来,川渝推动建立从省市到区县的各级对话合作机制,省际合作平台超过10个,签署各类合作协议超过230份,全面构建起携手共建双城经济圈的制度框架。
川渝大力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协同发展,23个现代产业项目已全部开工,投资超400亿元。今年上半年,川渝两地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超21%和31%,高质量发展后劲十足。此外,成渝两地共建西部科学城,在人工智能等领域联合实施15个重点研发项目。
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产总值达6.6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较2019年提高0.2个百分点,增长极和动力源特征初步显现。
“成渝地区作为西部龙头,完全有能力依托双城经济圈战略激活西部近4亿人口的广阔市场,成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点之一。”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姚树洁认为。
一年多来,行走在巴山蜀水之间,记者深深感受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给巴蜀儿女的强烈历史使命感: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西南腹地走向开放前沿,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成渝地区担起拓宽战略回旋空间的重任。
整个西部约占国土面积的71%却仅贡献了20%左右的GDP,而成渝地区作为西部最靠近“胡焕庸线”的经济龙头,理应肩负起建设中国经济新增长极的历史使命。
汤继强表示,通过实施规划纲要,成都和重庆有条件也有责任在西部践行共同富裕,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从这个角度看,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同样是建设“共同富裕圈”。(参与记者:李力可、赵宇飞、杨迪)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