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实体经济增强发展韧性
10月20日至22日,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在京举行。围绕“经济韧性与金融作为”这一主题,5个平行论坛、35个议题密集交流,专场活动、专题展览、多场边会和系列活动精彩纷呈。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400余名中外嘉宾深入对话碰撞,共商金融创新发展与交流合作。
论坛上,“人民币汇率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等权威分析提振市场、增强信心。3天时间,论坛年会各项活动圆满完成,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普惠金融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散发的国内疫情、洪涝灾害等多重冲击,我国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是我国经济韧性的源泉和根本保障。”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认为,我国拥有经济规模大、经济结构完整、技术创新不断加快、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等有利条件。他表示,目前,普惠小微贷款支持的市场主体超过4000万户,这是中国经济具有韧性的突出亮点。
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加快构建功能互补、有机联系的多层次股权市场体系,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是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适配性的内在要求。
“金融机构助力制造强国建设,既是坚守服务实体、回归本源的责任所在,更是把握市场机遇、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廖林介绍,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成为首家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的银行,制造业的产业链融资连续两年保持30%以上增幅。
全国股转公司董事长、北京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徐明表示,北京证券交易所将紧紧围绕中小企业这个主体,不断深化改革、优化服务,构建覆盖中小企业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探索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中国方案”。
金融转型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
绿色低碳、金融科技、乡村振兴……在多场平行论坛上,围绕金融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会嘉宾纷纷建言献策。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介绍,2020年,中国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较2019年提高1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在应对疫情期间仍然坚持了绿色发展的主基调。截至目前,中国绿色贷款余额接近14万亿元,绿色债券存量规模接近1万亿元,均位居世界前列。
泰国开泰银行行长陈博文表示,中国在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领域已经成为全球领导者。德国中央合作银行联席首席执行官乌维·弗罗里奇认为,中国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
“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夏更生认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金融业可发挥重要作用。
“金融科技已成为赋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赵争平表示,立足新发展阶段,证监会将加快推进科技和业务深度融合,并将与资本市场各方通力合作,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产业,促进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完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促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殷勇表示,北京将积极构建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发展良好生态,围绕加大培育金融科技产业主体、拓展数字金融应用场景、完善金融科技监管机制和坚守不发生金融风险底线4方面推进相关工作。
深入实施贸易收支便利化试点;继续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加快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实现场景全覆盖;提升北京地区跨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10月22日下午,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召开政策发布专场活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发布了10余项金融支持政策,助力北京高质量发展。
坚持底线思维,做好风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