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举措“精”一度 转型“快”一步

光山新闻网 admin 2019-02-02 22:28:34
浏览

  曾经多年从事煤炭采掘的王建国没有想到,如今自己的企业居然可以从煤炭、焦粉这些又黑又粗的燃料里生产出维生素B1、B6的医药原料。

  “一吨煤400多元、一吨焦粉700多元,再加上甲醇、石等原料,经过精细化工合成技术,我们可以生产出广泛应用于溶剂、医药、化妆品和农药等领域的1.4丁二醇,每吨市场价可达3000多元;以丁二醇为原料,我们又可以深一步合成出应用于高分子、树脂和航天材料等方面的丁内酯与甲基吡咯烷酮,每吨价格超过1.6万元;在前两个产业链条上,今年我们继续延伸,产品目标是医用维B中间体。”作为陕西榆林市最早试水煤炭深度转化的民营企业家,王建国和他的国融精细化工公司的产业转型之举,正是能源、资源大市榆林再次宣誓跳出资源依赖陷阱、打造全产业链高端能化基地的生动注脚。

  多年以来,随着全球资源价格的剧烈波动,以煤油气盐资源富集而闻名的榆林市,经济发展随之起伏。如何跳出这种资源依赖导致的同频效应?

  “最近虽然国际资源价格维持高位,但我们要居安思危,绝不能‘煤价一涨就忽视调结构’。”榆林市委书记戴征社说。榆林除了单一产业结构、接续性新兴产业培育滞后外,当地非公经济增加值占比也仅为42.7%,且大多数处于产业链低端。  

  经济结构的缺陷,根本上是市场主体发育不足。为此,去年以来,榆林市出台了40多条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精准举措

  从“煤老板”到化工业行家里手,榆林国融精细化工公司董事长王建国获得了两次关键的“续航加油”。一是转型投资初期遭遇银行断贷时,当地市、县为其引进战略投资4.5亿元,让这个投资20亿元的民营精细化工项目以民营控股的混合所有制形式再现生机;第二是人才输送。

  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工作,是榆林破解民营企业人才瓶颈的一项创新举措。企业报送需求,市里组织招录选聘,再由企业和大学生双向选择。榆林市财政在3年内给予聘用人员每人每年2.4万元的薪酬补贴。目前,已累计选聘950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工作。其中,已有20%的受聘大学生进入企业管理层,50%的受聘大学生工作一年后就得到了职务晋升。

  岁末年初,投资2.6亿元的榆林东元精细化工公司已进入投产前的设备调试,“我们利用园区内其他企业一次转化的煤焦油、石脑油,加氢合成混合芳烃。”该企业总经理王恒说。榆林市先后设立了初期规模9亿元的民营经济发展基金和30亿元的全国首只煤炭资源转化引导基金,重点支持转型升级等制造加工企业。支持项目融资担保,激励民营资本进军精细化工及下游加工业。此外,榆林还积极创新融资手段,以企业票据贴现等办法缓解民企融资瓶颈,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企业办理票据承兑余额18.41亿元,票据贴现余额224.89亿元。他们还先后推出融税贷、小微快贷等特色金融新产品22个,缩短贷款时间,简化贷款手续,降低利息费用。

  榆林市还启动了“十大精准培训”活动,先后在厦大、西交大、浙大等名校举办了融资理财、创业创新、企业家能力提升以及国际贸易、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等高层次管理培训,今年已累计培训8500人次。

  在一系列精准举措的激励下,今年前三季度,榆林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1140.69亿元,跃居陕西省第二,预计全年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1500亿元;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5万户,同比增长16.8%。民营企业对煤炭等资源的转化循环利用率达60%以上;全市75%以上的专利发明、技术成果转化来自民营企业。(经济日报记者 张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