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卷子一起答”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蓝图正掣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11月1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如果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是知识产权事业未来15年发展的总体“设计图”,那么《“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就是未来5年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具体施工图”,起着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开局、起步、奠基的重要作用。
“无论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还是《规划》,都是中央的既定部署,是对中国知识产权事业未来发展的重大顶层设计。”申长雨强调,要做到“两张卷子一起答”,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立足当下。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振浩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也指出,《规划》中在重点任务部署、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强化知识产权源头保护等方面均有明确,这对于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起到了布局和奠基的重要作用。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确保阶段性目标任务完成
申长雨表示,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保护迈上新台阶、运用取得新成效、服务达到新水平、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的“四新”目标,并提出八项预期性指标,确保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阶段性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其中,八项预期性量化指标具体包括: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9万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到3200亿元、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500亿元、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5%、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到82分、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达到85%。
“‘十四五’知识产权主要指标体系是未来5年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目标的具体量化体现,对推动和实现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最重要的特点是体现出质量和价值导向,并体现国家发展需求。”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些指标与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指标有机衔接,指标与“十三五”时期相比,延用指标2个,改进指标3个,新增3个指标,形成创造、运用、保护三类指标“2+4+2”的整体格局。
据了解,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充分利用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制定好“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的年度推进计划和地方工作要点,加强与国家整体规划、有关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地方规划的衔接,统筹推进《规划》的落地实施,确保取得预期的效果。
知识产权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业态蓬勃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的同时,也对数字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新要求。以数字经济为例,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有关白皮书显示,2020年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了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
“十四五”时期,国家知识产权局如何满足这些新需求?
申长雨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按照《规划》部署,深入开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与实践,四大举措并举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一是发挥专利审查向前激励创新、向后促进运用的“双向传导”功能,完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业态专利审查规则,健全相关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制,助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