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服务业恢复发展态势持续需求或进一步释放
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8%;两年平均增长5.5%,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尽管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但是服务业恢复发展态势持续,创新发展势头不减,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将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和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
业内普遍分析认为,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继续显现,疫情的反复对我国服务业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渐减弱。展望未来,生活服务业的需求还将进一步释放。
服务业呈现出改善的态势
10月份,高技术服务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数据显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4.8%,明显快于服务业生产指数的增速。
从前10月的数据来看,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5.1%,两年平均增长6.1%;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9.8%。
从采购经理指数来看,10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6%,其中,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两个月高于56.0%。
从企业预期来看,10月份,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8.5%,持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
付凌晖表示,从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情况来看,虽然部分分项指数有所回落,但是总的来看,服务业企业的市场预期还是保持了总体稳定。随着经济的恢复,企业预期仍然处于景气区间。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处于较高的景气区间,表明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仍然较为乐观。
疫情对服务业负面影响逐渐减弱
值得关注的是,10月份,住宿餐饮业生产指数两年平均增长1.3%,增速由降转升。
北京合生汇商场内一家餐饮店,顾客在排队等候用餐。人民网记者 杨曦摄
“从我们餐厅的营业情况来看,今年疫情带来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位于北京合生汇商场内的一家餐饮店负责人余先生对记者表示,“这主要还是得益于疫苗的普遍接种,以及大家对政府控制疫情能力信心的提升。”
付凌晖指出,当前服务业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非接触型服务业保持了较快增长。服务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疫情条件下,线上服务的需求在增加,带动相关行业的增长。
二是接触型服务业虽受到疫情的制约,但也在恢复。居民的商品消费热情不减,“双11”预售也有利于10月份当月的批发和零售业的增长
同时要看到,随着我国服务业的提质升级发展,国际竞争力也在稳步提升。前9个月,我国服务业出口同比增长27.3%,比1-8月份加快2个百分点。
国信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从服务业增长与疫情反复的相关关系来看,疫情对服务业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渐减弱,这些变化有利于国内经济继续向上修复。和前期数据比较,10月疫情反复下服务业PMI回落幅度明显偏小,反映出10月疫情反复对服务业的负面影响明显小于前期。
生活服务业需求或进一步释放
我国生活性服务业蓬勃发展,对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居民就业、保障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日,多部门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为促进生活服务业发展增添动力。
国务院办公厅11月2日转发《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若干意见》,该意见从9个方面提出了包括推动大城市加快发展老年助餐、居家照护服务,力争五年内逐步覆盖80%以上社区,支持城市利用社会力量发展托育服务设施等30条措施,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