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全民健身新潜能让健康中国“动”起来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人们对健身、就医、养老等健康需求越来越多,而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民的健康意识水平也迈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社区15分钟健身圈,到线上“每日步数”排名,以健身促健康,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潮流。健身操、广场舞、游泳、滑雪等越来越多的健身项目正在走向大众化、平民化,室内室外,水下冰上,共同描绘出一副色彩绚丽、和谐美好的健康中国动态画卷。
政策协同助力健康中国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自2009年8月8日设立“全民健身日”以来,民众自发参与的热情日益高涨。近年来,国家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9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在健康中国及体育强国发展战略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新时代必须准确把握现实情况,厘清制约因素,阐明发展对策。
从北京着力打造“15分钟健身圈”,到安徽以五年计划鼓励企事业单位开放健身场所、激励民建民营体育场馆,再到四川盘活老旧空地资源以植入体育设施,全国各地相继推出贴合区域特征、贴近社区民风的健身规划,提供给老百姓更便利的服务。
如今,我国体育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已有显著成效。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体育场地共371.34万个,面积达30.99亿平方米。
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再次提出一系列新指标,为全民健身战略指明新的发展方向。计划还指出,要发展多元化体育产业,催生更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
“互联网+”赋能全民健身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2019年,中国体育产业规模从1.71万亿元增至2.95万亿元,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依旧实现同比增长1.7%,体育产业规模稳定增长。
随着需求侧快速增长,全民健身的综合价值逐渐凸显。健身房、体育馆等空间场所、健身器材和运动装备等物质需求及其他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将迎来市场化发展,体育消费也将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型消费。
据了解,当前中国健身人口渗透率仅5.02%,不足美国1/3,而随着全民健身浪潮的兴起,参与人口持续攀升,体育产业将迎来新机遇,并成为建设健康中国必不可少的社会力量。
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要完善多元投入机制,把握发展机遇,深化运动行业产业化创新。尤其是在数字化新时代下,要以智慧服务为目标,以“互联网+”来赋能,提升大众健康意识,实现消费模式转型。
以线上健身平台Keep为例,通过打破时空限制,平台推出“大耳狗云上漫跑”等线上挑战赛活动,搭建集课程教学、社交互动、饮食指导、装备销售等一体化的商业闭环,释放出产业形态潜力。
社交平台晒出的“大耳狗奖牌”。
在线上挑战的活动设置中,平台为用户设置了形式不一的奖励机制。近日“大耳狗奖牌”在社交网络的流行,就是运动用户看重运动反馈的真实写照。对爱好者来说,“制定目标-完成挑战-得到奖励”这一闭环缺一不可,尤其是“得到奖励”这种荣誉感和获得感,是极为重要的精神体验。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评价,线上健身平台对 IP价值的挖掘与精细化运营,精准抓住了当下时代用户尤其是z世代用户的嗨点,成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