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绿色低碳绘就高质量发展底色(2)
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构建。10月12日,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目前,全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
大江大河生态保护持续加强。今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11.1万艘渔船、23.1万名渔民退捕上岸,万里长江得以休养生息。10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发布,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有了根本遵循。
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在神州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推动形成绿色低碳新风尚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一年来,绿色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绿色行动的践行者、推动者,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加快形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在生产领域,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在消费领域,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专家表示,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既需要公民体增进使命担当和行为自觉,也离不开低碳生活知识的广泛普及和相应产品的有效供给,为绿色低碳生活提供条件、创造便利,引导大家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今天既看到了精彩的表演,又学到了节约低碳的生活小妙招。”近日,在浙江省台州玉环大麦屿街道岗仔头村,村民张大爷观看完低碳环保主题的大戏后,高兴地说。这是今年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向百姓传播绿色低碳理念,让环保公益巡回演出“大篷车”驶入千家万户的一个缩影。
“把资源节约、低碳的生活谱写成册,阳光从黑板掠过沸腾着心窝。行动吧,来绘制满园春色。”12月15日,由大学生原创的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主题曲《绿色相约》流露着当代大学生对绿色生活的美好向往和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青春风采。
一个月骑4万公里减碳达10吨!今年10月,生态环境部启动“绿色出行减污降碳‘骑’乐无穷”的绿色骑行活动,骑行成为了生态环境部机关职工通勤的主要出行方式。
一组来自中国志愿服务网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类志愿服务项目超过107万个,占志愿服务项目总数的近20%。在各地,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探索实践成果丰硕。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负责人表示,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到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从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到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都离不开广大公众踊跃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生态环境部将在持续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完善配套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宣传教育、制度保障和有力监督等方式,强化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快推动形成绿色低碳新风尚。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我们定能绘就一个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丽中国。
“2021中国经济新观察”系列报道:
(责编:张文婷、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