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飞天逐梦苍穹(3)
可入学后,汤洪波遭遇了学业上的“拦路虎”——体能成绩班里垫底。如果体能通不过,就会被淘汰。怎么办?一个字,练!汤洪波每天风雨无阻,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一年后,他的体能成绩从垫底“跑”到了优秀。
2010年,汤洪波通过层层选拔,入选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队伍。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刘洋、王亚平……很多与汤洪波同批的航天员已经飞上太空。“每次看到他们飞,我都在想,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实现飞天梦想。”汤洪波说。
经过9年的训练与等待,2019年,汤洪波终于梦想成真,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
可模拟失重训练,一度是汤洪波迈不过去的坎。“训练服加压后像一艘人形飞船,硬邦邦地套在身上,限制了四肢的活动。”汤洪波说,“刚开始,我一穿上训练服,心里就特别烦躁,恨不得马上出来。”
那段时间,汤洪波寝食难安。“训练都完成不了,还谈什么飞天呢?”他心里暗暗自责。后来,他请教执行过出舱任务的刘伯明,并且请工作人员把训练服的温度尽量调低,让心情冷静下来。经过多次训练,他终于越过了这道难关。
11年等待坚守,11年刻苦训练,梦想光荣绽放。在12月7日的见面会上,首次飞天的汤洪波说:“现在我还时常怀念那3个月的神奇旅行。我的初心使命就是飞天,我的飞天梦想依然继续。”
“漫步太空人不老,中国航天接力跑”
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内蒙古东风着陆场,发动机的轰鸣叩醒了这片沉寂的荒原。
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阶段首飞完美收官。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直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至关重要的一次任务。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新步伐。
在12月7日的见面会上,刘伯明再次念起他的出舱感言:“漫步太空人不老,中国航天接力跑。”在一棒一棒接力跑中,中国航天铸就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代号“921工程”。彼时,世界航天大国已在这一领域行进了30余年:苏联研发的第三代飞船已经升空,建设了两个空间站;美国则完成了从飞船向航天飞机的跨越。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既定目标前进,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投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工程发展道路。
10月16日凌晨,在100多盏聚光灯的照射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灯火通明。当天,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开启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轨驻留6个月。
刘伯明说,航天员是一个集体,他还要仰望星空,关注神舟十三号乘组,一起为太空中的战友进行一些辅助的技术和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