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生效:向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注入稳定预期
原标题:RCEP生效:向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注入稳定预期
因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多维与反复冲击,世界经济依然面临巨大不确定性。而日前正式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无疑是向尚处复苏动荡期的世界经济注入了一股强劲暖流。这标志着由占世界人口与经济总量近三成的15个成员国组成的全球最大自贸区,正以务实的姿态和扎实的行动促进区域和全球经济一体化。
RCEP生效,确立了区域经济合作与繁荣共生新范式。RCEP最早由东盟规划并提出,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共同参加(“10+6”),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以最终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由于涵盖人口最多、成员国构成也最多元,各方诉求往往很难统一,因此谈判并不顺利,甚至出现了个别国家中途退出的现象。但在东盟和中日韩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合力推动下,有关缔约方最终通过31轮正式谈判和400多场反复磋商,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了这项全球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
RCEP将能给成员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且反映了当今国际经贸规则与高水平开放发展方向,也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制度体制迥异的亚太国家间进行合作性博弈的基础上,跨越“合成谬误”,致力于促进贸易与投资便利化,促进商品和资本的自由流通,巩固发展多边贸易体系建立起的高水平制度安排。从协定文本来看,包括货物贸易、原产地累积规则、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竞争政策、中小企业、经济与技术合作、政府采购、争端解决等20个章节以及序言和4个市场准入承诺表附件。核心原则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与目标高度契合。例如被称为“纸黄金”的原产地证书,随着RCEP的生效,将立即成为成员国享受关税减免等优惠待遇的重要凭证。这充分体现了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出口力量作为自由贸易领域公共产品的新供给者,承担起了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重任。
RCEP的生效,增强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与韧性。在全球经济和贸易高度一体化的时代,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是确保各国正常生产、贸易和生活的重要前提。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与合作以及供应链中枢的形成,均有其内在的经济逻辑,既具有全球工业生产与产业格局变迁的周期性与阶段性特点,也具有预期确定下的稳定性特征。但是疫情作为重大外部变量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了巨大冲击,加上部分国家聚焦于本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而执行国家利己主义的产业与贸易政策,造成了全球产业链的局部断裂,供应链也变得空前脆弱,加剧了全球经济的动荡并影响了复苏进程。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枢纽,不仅确保了全球抗疫物资供应链的不脱节,而且与日韩、东盟等国一道,尽力恢复经济常态并促进东亚、东南亚乃至全球产业链衔接与供应链顺畅。中国还与有关各方携手推动RCEP谈判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重要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并最终签署协定,体现出RCEP成员国的责任担当。
RCEP生效之后,作为全球第二大、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和日本,将与区内其他成员国基于投资贸易协定形成更加紧密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关系,并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链重构中获得集体层面上的行为空间。而根据RCEP重点原产地累积规则中的累积规则,成员国在确定产品的原产资格时,把产品生产中所使用自贸协定其他缔约方的原产材料视为产品生产所在缔约方的原产材料,事实上降低了产品获得原产资格的门槛,极大调动了RCEP成员国中小企业利用原产地累积规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促进了区域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产品内分工与合作,特别是中间品的生产和贸易发展,有利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与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