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造盆景致富好前景(劳务品牌促就业⑧)(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1-06 07:03:01
浏览

  “劳务品牌服务的就业人群,不只是农民工,也包括大学生等年轻群体;‘花木园艺师’的工作范围,也不限于核心工序,而是参与到花木盆景+互联网+旅游的全产业链中。”如皋市人社局就业处主任吴建华介绍,就业部门主导、行业协会参与、职业学校为支撑的多元培养体系,是提升劳务品牌含金量的重要举措。

  这一点,孙月飞深有体会。20岁起,他就师从省级非遗如皋盆景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如生,潜心学习造景的一招一式。如今自己也能带徒弟,还能在学校授课。

  “传统的师带徒,人数少、周期长;在校学习系统性强、面广量大,能培养出大批人才,拓宽更多人的就业渠道。”在孙月飞看来,“花木园艺师”有不同于“花匠”的新内涵:农艺结合、三产融合、复合型人才,带动和辐射就业的链条更长。

  作为班长,林甜甜小小年纪就看到了未来就业的前景:“我们是订单班,老师大多是一线从业人员,毕业不愁找不到工作。课程除了盆景,还有设计、工程、电商类,以后就业的选择会很多。”

  实际上,如皋花木园艺10万从业人员中,除了掌握核心环节蟠扎外,也参与包括从前端种植到后端销售的各道工序。85后小伙刘小飞,大学毕业后又到技工学校“回炉进修”,培育出无土栽培盆景新品种,还策划了线上活动、直播带货,帮助产品出口到多个国家,这几年已带动300多名年轻人及农户就业。

  打通成长通道

  增强就业意愿

  林甜甜的授课老师中,有一位年轻专家——不到40岁的杨建。2020年,他评上了“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盆景技艺类)”的职称。

  在中专时,杨建学的是电子专业。“父母都是干盆景的,总觉得这个工作不够稳定,让我学个热门专业。”杨建坦言,热门专业学的人多,就业也不容易,他最终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盆景行业。

  多年拜师钻研,磨砺出过人技艺,杨建在多项国家级盆景大赛中获得名次,被评定为高级职称。不但在一家园林设计公司担任制作总监,还被学校聘为专业课教师,加上各类比赛奖金、人才补贴和作品分红,年收入近百万元,这是他过去不敢想象的。

  “劳务品牌要怎样扶持?靠补贴靠奖励只是一部分。长期发展离不开创新机制活力,但乡土人才在职称评定上,一直以来都是空白。要么专业不对口,要么不符合要求——职称评定所需要的论文、学历等,他们拿不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掣肘了劳务品牌带动高质量就业的吸纳力。”如皋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吴晓群介绍,花木行业从业人员中,不乏技能水平较高、资历较深的人员,但由于没有职称评定,在承接项目、招投标中“吃了亏”,也让一些年轻人、高学历人才望而却步。

  吴晓群介绍,在各部门各地方合力推动下,近年来包括花木园艺从业人员在内的乡土人才职称评定实施,增强了劳务品牌带动辐射高质量就业的黏性。

  2017年开始,江苏省及如皋市对在各类大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选手,授予“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评定“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2019年起,以赛代评与职称评定衔接,评定标准不唯学历、不看论文,而是看能否在乡村范围作出贡献、起到示范作用,能否带动乡亲们就业致富,能否带领开展技艺传承与创新。

  90后大学生袁杨梦秋,入行时间不长,却已接连在“如皋市首届盆景技能大赛”“如皋市实价盆景讲解员大赛”等比赛中捧回奖项。2019年被认定为“中级乡村振兴技艺师(盆景技艺类)”,并获得“花卉园艺师高等技能等级证书”。

  “对年轻人来说,就业不仅看一时的收入待遇,更看长期的成长平台和发展通道。”袁杨梦秋坦言,这些证书是对能力的肯定,也是职业规划的起点。这些年,他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伴成立了艺术工作室和文化公司,希望能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06日 13 版)

(责编:白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