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屏的“沿江之旅”
新华社记者王菲、赵宇飞、李思远
节假日陪父母看看电视,对于44岁的都市白领吴小红来说,是一种享受亲情、放松身心的方式。吴小红至今记得20世纪80年代父母花去大半年的工资,添置第一台14寸彩色电视机时的欣喜。如今,家里的电视已换了好几茬,电视屏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但电视的价格却越来越“亲民”。
电视的变化,见证着中国居民消费升级和显示产业的升级跃迁。
“大尺寸的电视屏技术曾一度被国外企业垄断,缺芯少屏的情况下,中国的电视生产厂家根本没有议价权,电视生产成本高,那时购买大一点的电视,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都属于较‘奢侈’的消费。”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孟建成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中国实现了显示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在长江经济带沿线,新型显示产业链越来越完善,不仅带来了成本的大幅下降,也使企业能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快速更新技术与产品。
在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自动化设备与工人默契配合,一台台轻薄、大尺寸的高清电视机从流水线下线后,经过检测、包装,被送入早已在车间外等候的集卡,销往全国各地。
此刻,在长江上游的重庆市,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显示屏生产车间也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2021年以来,液晶面板价格平稳,核心产品订单量持续增长,公司在扩充产能的同时,瞄准Mini-LED、四道光罩以及GDL等前沿技术,与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攻关。”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余云山说。
充分发挥国内市场的优势,紧紧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协同推动新型显示产业的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模式创新,积极畅通内循环。
在长江上游,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川渝两地共建包含新型显示在内的“川渝电子信息产业重点产品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促进川渝产业协同发展,推动龙头链主企业做大做强,持续补齐新型显示产业配套材料短板。
在长江中游的湖北,以武汉为龙头的城市圈全力“追光逐芯”,集聚TCL华星、天马微电子、京东方等光电子显示产业头部企业,形成“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
有着“中国光谷”之称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内,全球最大的LTPS单体工厂TCL华星武汉工厂持续开足马力生产。
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2021年1月至8月,企业出货规模同比大幅增长250%,其中LTPS平板面板出货量全球领先,成为稳定全球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在长江中下游的安徽,“芯屏汽合”产业协同发力,融通创新,新型显示产业形成“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格局。目前,安徽省新型显示产业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液晶显示器件主营收入在全国的占比超过五分之一,拥有5条高世代显示面板生产线,成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的重要力量。
合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内,全球首条最高世代线——10.5代生产线高速有序运转,高大的机械臂灵巧地上下翻转,将巨大的玻璃基板举起、轻放,精准地完成传输、加工、检测等生产全过程。
抓住长江经济带战略发展机遇,京东方、惠科股份等一批龙头企业沿长江经济带加快产业链上下游布局,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迁。
全球市场调研机构Omdia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京东方显示产品总出货量达6.39亿片,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晓东自豪地说,集团在合肥累计投资超过1000亿元,累计产值超过3000亿元,吸引了100多家关联配套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