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国企勇挑重担(锐财经)
日前,位于江苏泰州的中国石化华东石油局草中1-7B井套管修复成功,为后期该井投入正常生产运行奠定了基础。图为作业现场。
沈志军摄(人民视觉)
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最新信息显示,2021年,全国各地国资委和广大国有企业围绕“六稳”“六保”,勇挑重担、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和显著成效,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国资委强调,2022年,要突出抓好稳增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进一步压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国有企业要加大提质增效工作力度,努力保持全年经济平稳运行,为国民经济增长贡献国资国企力量。
做好“压舱石”“稳定器”
中老铁路通车、“深海一号”大气田全面投产、白鹤滩水电站发电、“天问一号”着陆火星……2021年以来,中国在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上接连取得的亮眼成绩,都少不了国企的身影。
重大项目带头干。2021年12月30日,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项目2号机组核岛浇筑第一罐混凝土,标志着该机组主体工程正式开工。三澳核电项目是我国首个民营资本参股的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机组。设计年发电量将达到525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160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36万吨,相当于造林11.8万公顷。
重要产品保供应。“我们增加了装煤仓口,提升带式输送机的拉运能力,带速由原来的2米/秒提高至2.5米/秒,一天的铁路外运量可增加2000吨!”山西华阳集团一矿选煤厂负责人贾轶高兴地说,通过加强对装车全过程的监管,确保多出煤、出好煤。截至2021年12月22日,华阳集团提前完成了向海南省发运170万吨电煤的保供任务。
扛起稳增长责任的同时,国企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2021年1—11月,中央企业效益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利润总额2.3万亿元、净利润1.75万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研发投入强度、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资产负债率全面完成预期目标。
为高质量发展“攒后劲”
苦练内功,首先要“补短板”。发展高端数控机床是提升中国制造业实力的重点领域。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在重组沈阳机床过程中,对19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实施“揭榜挂帅”,研发的16款高端数控机床、部分产品已在国内重点领域示范应用。其中,“VMC35120u立式五轴加工中心”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仅2021年上半年,沈阳机床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长就高达72%。
苦练内功,还要“造长板”。在位于无锡的中国农科院太湖水稻示范园内,一片水稻田明显比周围其他水稻田多收了好几斗。原来,这片田使用了中国宝武宝钢金属研制的“铁粉包衣”技术。该技术通过在种子外包裹一层特制铁粉作为“外衣”,实现增加矿物营养、防治病虫害、提高田间成苗率等助农效果。
在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鑫看来,要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持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产学研用融合,更好地发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驱动引领作用。宋鑫表示,中国节能将通过主动承担国家攻关计划、重大科技项目和技术研究,加大绿色低碳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度,布局一批重大科研任务等实实在在的举措,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争当细分领域产业链“链长”。
展现更多“正外部性”
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需要积极发挥广大国有企业的中流砥柱作用,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