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精细化管理保障燃气安全“最后一米”
原标题:用精细化管理保障燃气安全“最后一米”
1月7日,重庆市武隆区凤山街道办事处食堂发生坍塌,疑似食堂燃气泄漏燃爆所致。
随着年关将近,为杜绝类似燃气安全事故,各地都在积极开展燃气安全隐患排查。
管理和技术滞后最终表现为人为失误或系统缺陷
“近年来,城市燃气管道数量急剧增加,由于管道运行时间过长、管网老化严重等原因导致城市管道泄漏问题日益凸显,事故频发。”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邢志祥透露,据统计,每年因地下管线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管道泄漏及安全问题成为城市公共安全亟待解决的课题。
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郝永梅介绍,城市燃气管道点多线长、环境复杂,而燃气具有易燃易爆、高能高压、有毒有害等特点,一旦发生泄漏,极易造成爆炸和火灾等次生灾害。
专家分析,这些燃气事故无一例外都是责任事故,反映了很多问题: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不落实,管道安全检测维护不到位,应急预案形同虚设、应急处置出现严重错误,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配备不到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生产投入保障不足,安全检测监控手段落后等。
“其实质是管理和技术滞后的问题,最终表现为人为失误或系统缺陷。”郝永梅说,其中,人为失误主要包括第三方破坏、操作失误、维护失误、应急失误等问题。而系统缺陷包括设备老化失效、监控技术落后、控制失效等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人为因素。
现有监控系统的水平还处于点状、事后、粗放的状态
邢志祥认为,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地下管网管线都没有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程度。
他告诉记者,有的城市燃气管网目前基本已建立了SCADA监控系统和GIS系统,但其中SCADA系统主要分布在调压箱和门站的高中压管网进出口两端等重要位置及重要的用气大户,这些部位的自动监控只是很小的局部或点位监控,相对整个城市燃气管网的分布而言,其覆盖面积的比例很小,而大片城市中低压管网区域的安全监控还只能靠人工巡检的方式进行。但人工巡检对于埋地管道小孔的泄漏、堵塞等状况无法识别。
燃气公司的GIS系统,其实质相当于燃气管网的基本信息定位系统,其功能仅限于对燃气管网的某点位材质、埋深、位置等基本信息的精确定位显示和管道发生断裂或破损后影响区域的事后模拟,同样对于管网初期发生的小故障也无法预先诊断、识别或提示。
总的说来,目前城市大多油气管网的数据监控系统监控管理的对象还只限于重点部位、重点用户,城镇居民相对集中的大片中低压管网区域的监控还是薄弱环节;监控目的主要限于用气量、送气峰值调度等生产经营指标,对管网的安全状况、故障发现以及预警等方面的监控数据采集和获取还很缺乏。
“现有监控系统的水平还处于点状、事后、粗放的状态,不能进行实时、预先和精细的数据采集监控管理。因此,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是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的必然要求。”邢志祥说。
物联网实时监测和远程管理成为管道监控新方向
如何严守能源安全生命线,为现代城市发展护航?
郝永梅提出,技术、管理、责任三者缺一不可。要引入危机管理理论,科学、系统地规划城市燃气输配管网系统,加快推广应用燃气管道安全信息化技术,加强城市燃气管道管理,可有效避免和减少燃气事故的发生。
郝永梅认为,不管是针对管道老化,还是加强管道监测问题,如果能够应用现代科技,实施城市燃气和输油管网的信息组网,实时监控预警,进一步提高管网健康诊断技术水平,加强城市燃气管网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就可有效预测管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