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振兴路乡村日子甜(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2)
问起还需要点儿啥,张永久满意地摆了摆手:“啥都不缺!你看俺家房子多敞亮啊,看着心里就敞亮。”曾经破旧的木头窗户,如今成了锃光瓦亮的塑钢窗。现在,趴在窗台上往外看成了老人最喜欢做的事。村里还为他安装了使用清洁能源的地热采暖。“以后再也不用烧炕啦,屋里从早到晚都暖和,今年肯定是个舒心年。”
山东青岛市徐官庄村村民徐敬宾——
干上公益岗 生活变了样
本报记者 李 蕊
天刚蒙蒙亮,62岁的徐敬宾戴上劳保手套,穿上保洁马甲,蹬上三轮车,朝着村广场赶去。“孩子们放寒假了,都爱来这儿打球,得把这儿先打扫干净。”车停稳,老徐从车斗里拿出竹扫帚,“沙沙”“沙沙”,从广场外圈一点点向中间扫着……
老徐是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徐官庄村村民,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要照顾患病的妻子,他没有外出打工。除了家里的三亩地,他们也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生活很贫困。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根据各村实际情况,设置了卫生保洁、公路养护、林木管护等扶贫公益岗位。徐敬宾是个勤快人,家里的小院子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2017年,村里帮他申请了公益岗位,让他发挥“特长”,当上了保洁员,每月能领800元岗位补贴。
空闲时间,徐敬宾还靠着瓦工手艺,去四邻八村做些零工。近几年,在村里的帮助下,徐敬宾脱了贫,攒下一笔钱,种起了茶树,去年把第一茬新叶卖给村里合作社,又赚了3000多元。
“现在学会了发短视频,晒晒俺的新生活。” 徐敬宾拿出手机,笑呵呵地说,“你看,去年6月到现在,发了20多条,都快有800个赞啦!” 他想着,今年再多种一些茶树,“等生活条件再好点儿,我就把保洁员的公益岗位让出去,让给比我更需要的人。”
西海岸新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曲波介绍,截至去年底,西海岸新区已累计开设农村扶贫公益岗位472个,发放岗位补贴957万元,“未来还要继续精准开设公益岗位,提高增收的稳定性和长效性,充分发挥兜底保障作用。”
内蒙古兴安盟平安村村民齐晓景——
直播带农货 富了一方人
本报记者 丁志军
“我要10套农家味的大礼包。”“我们单位订65套!”……新年将至,在过去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镇平安村村民齐晓景正在网上卖农货,生意越来越火。如今的她,已是镇上乡土人才孵化中心的负责人了。
“我们把黏豆包、小笨鸡、冻豆腐、粉条等重新包装组合,推出农家味道特色礼包,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齐晓景告诉记者,“这个礼包的创意是我和村里的姐妹们一起想出来的。别小看这些农家味产品,老受欢迎了。这几年冬天,姐妹们每人都能赚1万元左右,可开心了。”
齐晓景曾是一名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毕业后,她选择回到农村发展。2014年,她创办了“展翼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草莓、甜瓜的种植和采摘,并开始尝试线上经营、直播带货等,从此生意越做越红火。
“这几天快忙不过来了。”齐晓景说,“我们村离乌兰浩特市才十几公里,市民啥时候吃,我们就啥时候送,产品新鲜又放心,需求量可不小。”
“现在,沈阳、大连等地的客户也越来越多了。我们的产品也越来越丰富,有100多个品种了。”齐晓景介绍,以前,向外地市场推广成本比较高,产品也不好保鲜,现在建立了自己的送货渠道,解决了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