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满山林,只为心中那份爱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2-04 09:33:01
浏览

原标题:绿满山林,只为心中那份爱

   【一线讲述】

  讲述人: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张志翔

  如果你到北京延庆张山营冬奥森林公园的可利用树木迁地保护区域参观,就会发现,很多树木都有专属“身份证”。扫描二维码可知,它们都是建设延庆赛区时移植而来的。

  延庆赛区依托山地建设,为保护好生态环境,自2016年起延庆区就委托我们学校开展生态本底调查。按规定,生态本底调查需有一年时间,才能进行场地环境评估。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学校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林学院等机构的7位教授组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管理支撑团队,并组织120多名学生投入调查。

  从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团队通过重点调查、一般调查、踏查等手段完成了《延庆赛区生态系统本底资源调查报告》,相当于开工前做了一次全面体检,为开工所需的环境评估提供支撑。

  2016年冬,我们走进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所在地小海坨山。山沟里的路上全是冰,大家互相搀扶,即使小心翼翼,也免不了摔跟头。当时,每人心头都萦绕着同一个问题——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如何相得益彰?比如,小流域的水源要搞清楚,看哪些地方容易形成地质灾害;森林植被要划分清晰;建场馆免不了砍伐和移植一些树木,该如何进行……在调查中,我们对此一一梳理,提出对策方案。

  按照生物多样性保护四大基本原则之首的“避让”原则,施工中,对于无法避让的保护植物,我们采取生境相近的近距离近地保护或远距离迁地保护,从赛区近地移植11027株珍稀植物,对2.4万株树木实施迁地保护,还建设了专门的迁地保护小区。

  野生树木山地移植,比移植苗圃里的人工栽培植物难得多。比如,核桃楸一修剪就会往外流树液,此时移植,这棵树很容易死去。所以我们先修剪,不挖掘不移植,留着根系补充水分。当修剪的部位形成了愈伤组织,再起苗、移植。对于无法移走的保护植物,我们就把种子资源保护下来,在苗圃育苗,再将人工繁殖的小苗挪回山上,让绿色回归山林。

  北京冬奥会就要开幕了,我回想起跟小海坨山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场景——2014年10月,秋雨绵绵,山里特别湿冷。团队成员们却特别兴奋,山花烂漫、层林尽染,大家都说,这么美的地方一定要好好保护起来。我想,我们做到了。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陈之殷)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04日 07版)


(责编:李楠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