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新媒体科普路子新(深度观察)
图①:科普实验现场演示。
图②:中科院2022跨年科学演讲现场。
图③:2019年公众科学日活动中,小朋友在体验科学仪器。
图④:科普团队在新媒体创作者大会上演示科普实验。
图⑤:科普团队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带领观众参观物理所。
中科院物理所供图
估计您想不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的科普做得如此火爆:他们运营的各类新媒体账号粉丝量超过800万,在哔哩哔哩网站(B站)的视频直播最多时有144万人同时观看;2022跨年科学演讲连办3个晚上,约700万人次在线观看,热点话题整体曝光量超4亿……
一个以严谨著称的传统研究所,做的科普节目为什么能频频走红、出圈?
起步
“我们要做的话,必须做点不一样的”
2014年11月,物理所创办微信公众号,并由当时刚毕业留所不久的成蒙博士来运维管理。做了一番调研后,成蒙和同事发现,当时注册官方微信公众号的科研机构还很少,且发布的多是一些和管理工作、科研进展相关的内容,点击量有限。
“我们要做的话,必须做点不一样的。”成蒙说,“像招生、科研类的信息,其实所里的官网上都有,而且很全,没必要换个地方再发一遍。微信公号的内容,大家喜欢在朋友圈里转一转、传一传,内容最好要有一定的普及性。”
什么样的内容具有普及性?成蒙和同事们分析、思考后,认为是科普。“站在公众角度来看,他们和科学、中科院、物理所的‘交集’就是科普。”成蒙说。
研究所做科普公众号看似轻松,实则不然。粉丝数量、内容持续输出、较高的更新频率,是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然而,在物理所这样的科研机构中,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一向都投入在科研和学术上,多出重大科研成果才是主要目标,想要做到以上三点并不容易。
成蒙认为,时间不等人,当务之急还是要先做起来。在最初的一年里,他和同事决定先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涨粉”上。
因为人手严重不足,他们只能先“取巧”。大家就尝试把喜欢的物理类科普文章转载到公众号上,以保障公众号的日常运营。结果,一年多的持续更新,为公众号带来了10万粉丝。
粉丝量有了一定基础,内容就被摆上了首位。毕竟,一个新媒体公众号想要站稳脚跟、长远发展,还得靠高质量的原创内容来支撑。但仅靠物理所的科研人员,无法满足高频次的内容输出需求。成蒙想:何不在所里在读的研究生群体中挖掘一下?他们既有不错的物理学功底,又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潜力巨大。
2015年底,物理所举办了第一届科普展品创意大赛,吸引了20多名选手参加,还有不少观众,气氛相当热烈。
在现场,当时在读的博士生李治林为大家展示了名为“带你悬浮带你飞”的作品。他先让石墨薄片在磁场中悬浮,然后用激光控制光照条件使得石墨片运动起来。整个过程既直观又有趣,生动阐释了悬浮背后的物理学原理。最终,这个作品获得了一等奖。
“没想到大家的水平都这么高,比我预想的还要好。”赛后,成蒙把李治林和其他几位获奖者召集在一起,把初步想法告诉他们,几个人一拍即合。
出圈
一个个设计巧妙的小实验,一场场充满奇思妙想的直播,让大家了解到“科学也可以很可爱”
随着粉丝量的增加,后台开始收到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问题:“太阳为什么没有蒸发掉?”“穿越回古代怎么发电?”“电磁辐射是否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