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斯斯:战胜计算机世界里的“叛徒”
在大学课堂上,计算机课带给段斯斯的欢喜并没有被时间消磨。从北京到香港,从美国西部到东部,再回到北京,无论是研究分布式系统、区块链,还是应用密码学,段斯斯始终在做令自己心动的事。
段斯斯 受访者供图
近日,由DeepTech深科技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共同评选的第五届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公布,榜单上的青年人被外界称为科学之光。此次公布的榜单上有5名女性,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段斯斯正是其中之一。
在清华大学校内一家咖啡馆,科技日报记者见到了年轻学者段斯斯。她身材娇小,留着齐肩短发。这个看上去十分温婉的姑娘,体内却潜藏着巨大的能量。
偏爱“烧脑”的分布式系统研究
2005年,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一间教室,埋头学习的高三学生段斯斯想离开家,去看看更大的世界。那年夏天,她如愿考上了香港大学,被该校电子电机工程专业录取。
在所有课程中,段斯斯对两门课特别感兴趣——分布式系统和密码学。
为了解释分布式系统,段斯斯向记者分享了“拜占庭将军问题”。它说的是,在一场战役中,拜占庭帝国军队的将军们面临一个问题,即是否攻击敌军。无论进攻还是撤退,只有将军们作出一致的决定,战役才能取得胜利。相反,任何不以共识为基础的军事行动必然失败。可现实是,将军们分守不同战壕,而负责传信的使者甚至某些将军可能是叛徒。叛徒通过错误信息诱导将军们作出不一致的决定,或是迷惑某些将军使其无法作决定,进而导致战役失败。
在计算机网络世界,这样的“叛徒”无处不在,它们可能是硬件错误、网络拥堵或离线,也可能是恶意攻击……“叛徒”的目标就是搞破坏,使系统内各个节点作出不一致的决定,进而导致计算机网络溃败。分布式系统研究者会设计出一套共识协议,以确保即使在出现“叛徒”的情况下,系统各个节点也能作出一致的决定。
为计算机设计出更加安全、可行、高性能的共识协议,是战胜“叛徒”的关键。为此,设计者要不断进行逻辑推演,假设、证明、递归、反推,稍不注意就会把自己绕进去。
“计算机网络中的节点越多,共识协议就越难设计。”段斯斯觉得,这项工作非常有趣而且充满挑战。
本科毕业那年,段斯斯申请到了去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读博的机会,专业是她心仪已久的计算机。
满怀憧憬,23岁的段斯斯漂洋过海来到美国。那时,段斯斯不太会写论文,投出去的文章反馈都很糟糕。“我做的研究在当时很小众。我很担心,跑这么远来读书,最后什么也没有学到。”段斯斯回忆道,那段时间她非常迷茫,陷入到巨大的自我怀疑之中。
泛读加精读,科研“小白”终蜕变
“不想那么多,既然眼下有需要解决的事,就去解决吧。”理智战胜了情绪,段斯斯开始了自我探索。
她像海绵吸水一样广泛阅读论文,读完几百篇后,挑出其中最经典的几篇,又花了三四个月时间反复琢磨,直到滚瓜烂熟,以至于只要看一眼文章中的某个算法或协议,就能立马进行证明。
“当你不再依赖于作者告诉你什么是什么的时候,属于你的科研生涯可能就要开始了。”段斯斯说,“绝大部分人都卡在到底要怎么开始做研究这件事上,因为从0到1是最难的。可是一旦实现了1,再往前就很快了。”
在读博的最后一年,段斯斯发布了共识协议BChain。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熟的链状共识协议,其将经典共识协议的信息吞吐量提高了50%,复杂度由平方级降低为线性级,被应用在工业界最大的开源区块链平台超级账本Iroha项目中。这一成果为段斯斯赢得了赞誉,直到今天,该协议仍是唯一一个自带鲁棒性的链状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