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年流向津冀技术合同5434项(2)
三地搭建平台,促进务实合作。策划组织开发区、协会和企业赴雄安新区、廊坊北三县、唐山曹妃甸等重点地区开展对接交流100余次,参与企业600余家,累计千人次,推动共建园区重点项目落地,协调属地政府解决有关问题,促成一批项目疏解转移。八年来,一批标志性项目开花结果,总投资74亿元的沧州现代四工厂、总投资42亿元的河北京车造车基地、总投资18亿元的新乐三元工业园等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创新
去年成交额350.4亿元
三地的产业协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于2015年启动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工作,坚持培育创新载体,以构建园区链为支撑,推动政策链、产业链、创新链等深度融合配套,推动京津冀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分工合理布局,高质量完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重点任务。
三地深化重点园区建设,推进津冀合作园区取得新的进展。编制《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发展规划》;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围绕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务业,打造“3+1”产业体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成首个人才社区,天津南开中学科技城分校签约落地,中关村协同发展中心产业综合体启动试运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培育一批高精尖企业,引领带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中心累计入驻面积10万平方米。
截至2021年年底,北京全年流向津冀技术合同5434项,成交额350.4亿元;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达9032家,京津冀《关于共同推进京津冀基础研究的合作协议(2021年-2025年)》(第三期)顺利签约,部分项目成果已实现了应用。
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
(责编:杨虞波罗、初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