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稳满帆风——扩内需,市场广阔潜力大(2)
然而,在看到成绩和优势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散发疫情对消费恢复持续形成制约,内需发展基础仍不牢固,增长后劲仍显不足。比如,餐饮等接触式消费受疫情冲击更为明显。2021年,餐饮收入比上年增长18.6%,比2019年下降1.1%,两年平均下降0.5%,餐饮消费规模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目前,服务业领域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还面临着不少困难。
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
不久前,就职于北京海淀区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胡庆楠见习期满,顺利转正。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薪资待遇,都符合他的期待。
“为庆祝成功转正,我决定买一台新电脑,好好犒劳犒劳自己。”胡庆楠满怀憧憬地说,今后要努力工作,多攒点钱,在北京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对未来充满信心,一定会越来越好。”
信心,源于稳定的就业、稳定的收入……
在疫情多点散发的背景下,我国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为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意愿持续回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要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关键期。
“2022年,消费将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郭丽岩认为,国内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收入与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同步,将为消费稳中求进提供坚实保障。同时,进一步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有助于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增加高质量供给以动态匹配消费需求升级。
在郭丽岩看来,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发展,新型消费将呈现蓬勃向上、增长更快、体量更大、模式业态不断拓展的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有助于带动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消费品及服务下乡,从而进一步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而在投资方面,各地区各部门也在积极推出政策、制定目标,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比如,安徽提出,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增长10%以上;江西提出,2022年新增5G基站1万个以上……
要看到,我国疫情防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产业升级发展趋势向好,先进制造业投资有望不断发力;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补短板投资空间广阔。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称,我国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前景广阔、长期向好的特点没有变,未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还将继续显现,内需潜力将持续释放。
“稳不是保守的稳,而是积极、求进的稳”
近日,京津冀、长三角、贵州、甘肃、宁夏等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正式获批。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这一工程将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当前,内需依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将继续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加固经济基本盘,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不只是扩大内需。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
2月18日,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和《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
我国出台这些政策措施,就是要让市场主体尽早享受政策红利,帮助工业企业振作起来并积蓄发展后劲,支持服务业市场主体渡过难关,稳定市场预期,确保一季度乃至全年经济运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