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勾画中国乡村新图景(网上中国)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双鹿村一家种植合作社的社员在学习电商销售技巧。
胡卫国摄(人民图片)
智慧大棚、农产品电商平台……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不断与农业生产融合发展,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数字基础设施和互联网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正扎根乡村、服务农民,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让乡村生活更美好。
田间地头的高科技
在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永坪镇聂家坪村智慧大棚内,一垄垄草莓果实饱满,长势喜人。大棚钢架上,喷淋、洒药装置自动操作,通风系统和大棚卷帘也根据棚内温度和透光量实时调整,宛如一场田间地头版的“科技秀”。
“我们叫它智慧大棚,所有操作都能在家里用手机完成。”当地种植户李世平表示,过去在传统大棚里种草莓,不论是浇水还是施肥都靠人力来完成,草莓长势也要“听凭天意”。如今智慧大棚不仅配备了自动放风、自动打药、轨道车等智能化设备,而且在手机上就能轻松完成,节省了种植户的劳力,草莓也长得又大又甜。
智慧大棚的应用是近年来中国智慧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技术助力下,村民可以实时在线观察土壤酸碱度、养分等信息,了解农作物最新的生长状况,实现科学管理。遇到病虫害问题,系统不但能够自动预警,还可依托大数据给出相应解决方案,或远程视频咨询农业专家寻求有效措施。
近日,中央网信办等10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从智慧农业创新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等方面,对“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作出部署安排。围绕智慧农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部署了多项重点任务,鼓励建设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等,加快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根据《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要求,到2025年,中国将实现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明显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智慧生活的幸福感
除了促进农业生产,数字乡村建设的红利也进村入户,在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的同时,为打造高质量智慧乡村生活提供了基础,切实提升了乡村生活的幸福感。
“听说村里要给大伙安装‘移动看家’安防摄像头,我第一时间就让孩子给家里装上了,遇到生面孔就能在手机上提醒。”山东省青岛市丁石洼村村民王大伯介绍,家里装摄像头不仅是要“看家”,更是为了让孩子随时都能“回家看看”。“我两个孩子都在外地上班,平时想家了就让他们打开摄像头看几眼,还能通过摄像头和我说话,真的太方便了。”
AI摄像头等智能设备在乡村治理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与5G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的推广密不可分。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超过97%的县城城区和40%的乡镇镇区实现5G网络覆盖;农村光纤平均下载速率超过100mb/s,已实现与城市“同网同速”。根据《行动计划》,未来将进一步推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升级,包括推进乡村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推动乡村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等。
与此同时,“互联网+政务服务”也不断向乡村延伸,让“数字红利”真正地进村入户。河南省洛阳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通过“智慧乡村信息系统”创新基层“智治”新模式,从近2000项服务事项中梳理出11类135项与乡村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主动送服务上门。村民可通过扫码对43个行业部门13类87项政策进行咨询、建议和投诉,实现问题“码”上说、“码”上办。
乡村振兴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