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正当时行业加速探索大数据赋能农业
人民网北京3月16日电 (记者栗翘楚)当前,春耕春播进展顺利,越来越多的机械化设备在田间地头大展身手,成为农业生产的生力军。近年来,随着高空间、时间和光谱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检测技术已成为指导农业种植、保障粮食安全的“千里眼”。
“简单来讲,遥感技术就是把摄像头搬到天上去。”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CEO张弓表示,农业生产的关键节点包括春天播种、出苗以及起初生长等情况。据了解,佳格天地近期面向全国上线了“春播稳产大数据决策指挥平台”。该平台融合了卫星遥感、气象等多类数据,旨在从播种适宜区分布、气象风险预警、作物长势监测几方面为粮食及油料作物的生产提供数据支持与服务,从而助力保障粮食安全。
2021年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农村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刘焕军表示,遥感技术可以客观、准确、及时地提供作物的生态环境和作物生长的各种信息,它是精确获得田间数据的重要来源,应用于作物的长势监测、灾害监测、精准管理。
在张弓看来,遥感技术不仅解决了土地在哪儿的问题,更能直观体现土地上种植了哪些作物。通过数据分析,耕地面积和使用率,作物品种和生长情况将为有关部门提供制定政策的有效依据。也体现了中国正从相对粗放的农业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的过程。
“相较于西方一些农业大国,我国部分地区的地块较为分散,如何将破碎化的耕地进行集约化管理,其中就需要遥感技术的助力。”张弓说。
科技赋能,粮食丰收更有底气。春耕一线,农技推广人员进村入户,新品种、新农艺落地,广袤田畴,平田整地用上北斗导航,打药施肥用上无人机。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为粮食生产注入源源动力。
“与传统果园不同,通过数字化手段,这片占地近1000亩的果园只需要20多人来维护,相比过去的粗放式管理,效率提高10倍以上。”山东淄博一家智慧农业公司负责人表示,园区主要集成数字果园管理系统、网室保护性系统、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智能农机、农业物联网等先进技术,通过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实现对农业的精准化种植、智能化决策、可视化管理。
从天上的卫星,到地上的5G,星地融合网络正在赋能各行各业。张弓认为,这是我国发展农业信息和数字化中独到的优势。他表示,首先,我国拥有覆盖面积较广的5G信号,尤其在农村地区;其次,中国航天技术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通过天地联动,相关数据和信息便可以通过网络传递至每一位农民的手机里。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产业和遥感技术的融合日益深入,农业遥感应用技术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必将成为具有巨大产能价值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我国的遥感事业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在未来,人们应该不断利用各种资源和优势加快步伐发展遥感技术,向遥感强国迈进。”刘焕军说。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建设智慧农业。据了解,今年我国将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快110个试点县建设。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