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加快铺展新图景(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3-22 06:45:01
浏览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有2000多年栽植柿子的历史,是著名的尖柿优生区。由富平尖柿加工制作的“富平柿饼”,味道甜美、营养丰富,广受消费者青睐。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当地培育起一大批尖柿加工企业,建设柿子博物馆等文化场所,还连续举办“富平尖柿节”,开发“中国柿乡”主题乡村旅游等,不断延伸产业链。

  去年4月,富平县天玺柿子小镇开辟了“太空育种示范基地”,供研究人员培育“太空旅行”归来尖柿种子——这些种子曾搭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完成了飞行。

  目前,富平县柿子种植总面积达到36万亩,年产鲜柿25万吨,加工柿饼6万吨,年产值达50亿元。“做好产业规划之后应着力发展规模产业。”柯炳生认为,县域产业做大规模才能做出品牌;只有做出品牌,才能得到更好的技术服务,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规模、品牌、技术三者相互支撑,会共同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吸纳多方面人才进乡村

  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所在。

  “我昨天刚从村里回来。这趟去,一是帮助村里规划新的育苗场,二是帮助种植芒果的农户联系技术培训和贷款、保险等事项。”记者联系到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海南省科技特派员杨小锋时,他滔滔不绝讲起了手头的新工作。

  杨小锋说的“村”,是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那受村。2018年5月到2021年7月,杨小锋曾在那儿任驻村第一书记,为乡村振兴播下科技的“种子”。

  “过去,阻碍那受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村民思想守旧。农户依赖祖辈传下的经验种田,跟不上瞬息万变的市场。”驻村3年,杨小锋坚持科技为核、造血为主、志智双扶,奔波在田间地头,带着村民学科学、用技术。

  村民苏其文家种植了20亩百香果,但产量不高,品质也没那么好,总卖不出好价。多次实地调研后,杨小锋帮苏其文开出“药方”:“你可以将平蔓栽培改为垂蔓栽培、将三元复合肥改为高钾复合肥。”半信半疑的苏其文试种一茬后发现,按照杨小锋的方法,他种植的百香果亩产实现翻番,一年就赚了5万多元。

  在村里,杨小锋还发现村民种植瓜菜时使用的地膜和吊蔓绳均为聚乙烯材料,不可降解,使用后只能直接丢弃或焚烧处置,严重危害生态环境。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带领团队经过两年多的试验,成功研发了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和吊蔓绳,从根本上解决农田地膜的污染问题,改善土壤生态和农田环境保护。

  虽然现在杨小锋已经回到科研岗位,但他心中仍牵挂着那受村的发展,时常回到村里做技术指导。村里有多少地能用来规划育苗场,种植面积最大的芒果品质不稳定怎么办,村民如何申请低利率的贷款、有没有参加农业保险……杨小锋惦记的事越来越多。

  杨小锋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农业科技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帮扶的时候要想到全产业链,除了提供技术支持,还要从产业规划、管理、销售等方面提供帮助,同时引进各方社会力量进乡村,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为了培养更多农业科技人才,近期,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就“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人才工作进行部署。其中提到要实施“神农英才”计划,按照“精准培育、重点支持、突破瓶颈、引领发展”的思路,每年遴选支持50名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200名有潜力的优秀年轻人才,5年打造一支战略人才队伍,引领带动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跨越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