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一天(经济新方位·春耕一线)(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4-05 06:35:06
浏览

  育秧大棚是个立体空间,怎样利用设施农业提升空间利用率,胡丹思索已久。最近,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研发出一种旋转式多层苗床,利用可变速传动装置,在固定工位完成上架、施肥、巡检,能耗极低。胡丹考察后,马上拍板决定引进。

  “过段时间,多层苗床就可以投用了,空间利用率能比现在的单层秧盘至少提高5倍。”胡丹说。

  管

  高效管理,建设无人农场

  午后,阳光炙热。

  水泥路边,油菜花海金黄灿烂,与波光粼粼的湖面相映成趣。

  要让作物长得好,田间管理至关重要。陶哲说,合作社有两台农用植保无人机开展大面积飞防,用于除草、防病害。

  展开机臂,调整桨叶。启动遥控,旋翼嗡鸣,无人机腾空而起,按照规划好的路线飞行。药水向下喷洒,近百亩油菜地,只用1小时就完成作业。

  将植保无人机送入仓库,陶哲回到上午机耕的稻田边,向专业人员学习使用低空测绘遥感无人机拍摄地势情况。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项目顾问刘付碧在手机上创建任务,“以‘井’字形交叉飞行拍摄,让三维图片更清晰。”无人机接收指令,图片数据实时传送到手机上。

  打开电脑中的智慧农业系统,对采集到的影像与高程数据展开三维建模,一张地势分析图便呈现在眼前。

  “冷色调代表地势低,暖色调代表地势高。绘制一条线段,系统分析出线段剖面数据,获取高差值。图中看到,经过无人拖拉机耕作过的地块很平整。”刘付碧说,在智慧农业系统中,每个地块都有自己的二维码档案,农田中的一切作业过程都可追溯,便于用数据辅助生产决策。

  刘付碧此行的目的,是为合作社建设“无人农场”提供支持。

  以灌溉为例。无人机拍摄的高清底图显示,一条小河穿行于田间。给农作物浇水时,通过泵阀沿着管道将河水抽到位置较高的蓄水池,池水无法自流到的地方还需要人工抽水。

  春耕期间用水量大,刘付碧认为,这种灌溉方式有些繁复,应该通过流程优化,设计出一条更便捷的灌溉路径。配合田地中安装的物联网传感器,当监测到秧苗需要浇水时,系统发出预警,泵站远程开启,自动控制水位,实现无人化管理。

  一旁的陶哲听得认真。除了使用智能农机,陶哲还在计划学习编程,对智慧农业系统进行部分定制化改造,以满足不同农事的需要。“我的目标是成为‘农业工程师’。”陶哲雄心勃勃。

  “这就是未来农业的趋势——智能农机与数字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人、机、物、资一体,实现农业数字化转型。”刘付碧说。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05日 02 版)


(责编:白宇、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