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盐碱地变成丰产田(人民眼·粮食安全)(5)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4-08 05:48:06
浏览

  “得益于智能控制系统,每年可育种6至8代,速度是温室育种的3至4倍、大田育种的5至6倍。”对这款耐盐碱植物数字化育种加速器,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罗守玉赞赏有加。

  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罗守玉——     

  “汇聚56家科研院所的116支专家团队,把论文写在盐碱地上”

  阳春时节,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一派繁忙景象,4台无人驾驶的智慧农机往来穿梭,犁铧掘进之处,泥土翻飞如浪。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智能农机团队正在开展智能农机无人化旋耕作业。罗守玉操控遥控手柄,一架无人机腾空跃起,屏幕上随即传回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的俯瞰画面:万亩大田宛如一幅绿意浓浓的巨型画布。

  “从白茫茫一片盐碱地,到如今目之所及的浓浓绿意,每一抹绿色都凝结了科研工作者的汗水。”罗守玉介绍,依照国务院批复意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纳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序列,实行现行的国家高新区政策。示范区通过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合作,建设了智能农机、盐地种业、生物技术、益虫资源、盐碱地生态系统观测等5个中试研发平台和设施农业测试验证平台。

  “目前,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已汇聚56家科研院所的116支专家团队,把论文写在盐碱地上。”罗守玉说,依托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的协作机制,示范区定期邀请科研人员座谈交流,几乎每次都能带来技术突破、丰产丰收的好消息。

  “示范区有一块盐碱地大豆亩产再创新高,突破了470斤。”在去年11月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李瑞田带来的好消息,立即引发科研人员热议。

  “盐碱地,勤中耕,才有季季好收成。”徐化凌说,尽管试验田大豆亩产持续创出新高,但2020年东营市大豆平均亩产仅232斤,“这说明增产潜力大,还需要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不断提高大豆等粮油作物的单位产量。”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并要求‘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示范’。牢牢端稳中国饭碗,必须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王光美接过话茬说道,依托黄河三角洲农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正在持续推进绿肥轮作还田改善盐碱地土壤结构、土壤改良剂添加、土壤健康检测平台建设等3个研究课题。“未来,白茫茫的盐碱地上将结出更多‘金灿灿’‘绿油油’‘红艳艳’的硕果。”

  

  版式设计:汪哲平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08日 13 版)

(责编:赵欣悦、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