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退市机制上市公司步入优胜劣汰良性循环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4-11 10:22:06
浏览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强调,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建立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机制。

  数据显示,2021年共有20家上市公司从A股市场退市,包括3家主动退市和17家强制退市,年退市数量达历史新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A股多元化、常态化退市机制正逐步完善,从严执行强制退市制度,将进一步加速构建“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今年A股退市公司数量或再创新高。

  多元化退市机制威力初显

  3月22日,*ST新亿发布公告称,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ST新亿也成为2022年A股首家强制退市公司。

  公告显示,根据此前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的事实,*ST新亿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财务造假,追溯调整后,公司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最终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继*ST因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后,3月31日,*ST艾格股价收于0.56元/股,因触及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的退市规定,触发面值退市,从而成为今年首家面值退市公司。

  此外,在3月30日,*ST中新、*ST拉夏、*ST东电均披露了2021年年报,根据年报数据,三家公司股票触及终止上市情形,悉数拉响退市警铃。

  具体来看,*ST中新年报显示,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根据上交所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已经触及终止上市条件,公司股票自3月31日起停牌。

  *ST拉夏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上交所拟终止公司股票上市的通知。其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已经触及终止上市条件。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2021年年报进入密集披露季,部分公司已触及或即将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A股市场或将进入退市风险处置的“密集期”。

  仅从3月份来看,就已有多家公司因触及各类强制退市标准而被退市,或被提示了退市风险。自2020年底发布的“退市新规”实施以来,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标准得到了全面优化,从而加速了对市场上“空壳公司”“僵尸企业”的不断出清,多元化退市机制威力初显。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交易类指标退市、财务类指标退市公司数量增加,说明退市制度正在逐步有效运转,除违法强制退市外均属于正常的市场现象,投资者应有充足的心理准备。

  华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表示,随着退市制度的不断优化和严格执行,配套机制与后续环节的持续完善,未来A股退市企业数量,尤其是财务类指标退市、交易类指标退市、重大违法类退市等强制退市数量将不断增加,而因为吸收合并、重组上市等主动退市数量也有可能提高。作为全面注册制改革的重要配套制度,多元化退市机制的形成,将推动未来A股IPO数量与退市的比例逐步向国际成熟资本市场看齐,真正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常态化退市生态基本形成

  近年来,在政策引导和监管推动下,A股退市速度明显加快。据海通证券研报显示,2019年至2021年退市数量分别为10家、16家、20家,同比增速分别为100%、60%、25%,仅这三年的退市公司数量就占到A股全部退市数量的31%。

  “过去A股退市制度不健全,退市指标设置不合理,退市流程漫长且低效,导致本应退市的公司无法有效出清,这些公司逐渐被边缘化而产生大量小市值公司,占用了宝贵的市场资源。”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表示,近年来A股退市公司逐渐增多,特别是对财务造假等行为实行“零容忍”,进一步促进了常态化退市机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