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品类到品牌中国制造加速“蝶变”
“中国消费者已经变了,他们更倾向本土品牌。”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拥有众多“粉丝”的某国外体育品牌,其CEO发出了如此感慨。
环顾身边,类似的变化正在“多点开花”——日化,上世纪90年代几乎被国外品牌垄断,现在的细分头部品牌则很多来自本土;汽车,从进口占主导到合资占主流,再到现在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随处可见;服装,一度扎堆起“洋名”,现在却以传递东方审美展现“国潮范儿”为荣;手机,曾经是“苹果”“三星”们的天下,现在抬眼就是“华为”“小米”……如此种种,折射出一个不争的事实:经过多年的发展,国产品牌越来越受到青睐,早已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是什么催生了这些变化?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制造”正在加速“蝶变”,“中国创造”“中国质造”“中国智造”正在不断成为现实。面对国内外新的经济发展格局,大到“长征”火箭、“华龙一号”核电站,小到一支笔、一卷纸,中国品牌纷纷拥抱“中国品牌,世界共享”的新使命,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壮大、逐渐成熟。
“国货”“国潮”火出圈
五一期间,到郊外露营刷屏朋友圈。各大电商平台上,一些国产的天幕、折叠桌椅、营地推车、氛围灯纷纷成为爆品。
“综合性价比很重,现在很多国货的品质已经能和一些国外专业品牌媲美了。”北京的刘女士说,比起那些动辄几百、上千国外品牌,选择国产品牌的露营装备既经济实惠,而且在颜值和品质上也不逊色。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的不断提质升级,国货正破圈生长,国潮之风由“小众”逐步走入“大众”视野。无论是食品、服装,还是家用电器、智能汽车,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国货开始引领消费潮流。
国货品牌正在越来越多的被加入“购物车”。拼多多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新国潮、新国货品牌上新步伐明显加快,入驻平台的品牌数量同比增长超过270%,并先后涌现出327个销售过亿的国货品牌,包括50多个过亿的老字号品牌、30多个过亿的新国潮品牌。
95后、00后已然成为“国潮”消费的主力军。京东销售情况显示,2022年以来Z世代购买“中国红”元素的商品销量增长326%。其中,销量最多的品类是个护健康、白酒、服饰内衣、手机、茗茶。
上海市消保委发布的《Z世代饮料消费调查报告》显示,超6成Z世代受访者相较购买国外品牌,首先会考虑国货品牌。他们喜欢中国红、水墨、故宫、神话故事等国潮元素,把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日常生活。
如今的国产品牌,更注重融入传统文化、加大自主创新、多元精准营销等方面发力。专家认为,各类“国潮”不断“出圈”的背后,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百姓消费需求的提升,国潮的兴起,对于中国的企业、品牌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产业升级机会。
“作为一个文化潮流,国潮有更深远、更长久的影响力。”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研究员刘黎明认为,消费者和企业、国潮品牌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成就的,国潮的流行其实对行业内产品的品质和设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场景”催生“新品牌”
“开了新能源车才知道有多‘香’。”家住河南省新乡市的王女士最近跟着女儿学了一句网络流行语,她告诉记者,近几年购买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当地消费新风尚,大家购买的汽车品牌五花八门,“很多标志都没见过。”
新品牌,往往来自富有活力的新场景。伴随政策扶持、技术进步、市场引导、用户接受度提升等多种因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即使面临疫情冲击和补贴退坡影响,销量仍不降反升。特别是我国众多自主品牌不断取得工艺突破,在销量、产能、认可度等多方面得到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