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铸造品牌价值(中国品牌日·特别报道)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5-10 05:47:07
浏览

科技支撑铸造品牌价值(中国品牌日·特别报道)

 

  图①:京东物流东莞“亚洲一号”大型智能仓库。
  图②:中核集团“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6号机组鸟瞰图。
  图③:中国海油“深海一号”能源站。
  图④:碧桂园博智林外墙喷涂机器人在作业。
  图⑤:国家电投海阳核电站外景。
  图⑥:茅台镇全景。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中核集团——

  坚持自主研发  提升制造能力

  本报记者  林小溪

  核电自主研发,所需的人力、财力成本巨大,研发周期长。中核集团“华龙一号”团队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研发出了自己的核电技术。

  2011年,中核集团加速推动第三代核电技术,也就是后来被称为“华龙一号”的型号研发。“177堆芯”“双层安全壳”“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等技术方案,构建出了“华龙一号”的“骨架”,也最终形成了核电领域的创新成果。

  国际上的三代核电如欧洲第三代原子能反应堆的抗震等级为0.25g(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对应8级地震烈度,而“华龙一号”的设计目标,是向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看齐,达到0.3g,能应对9级地震烈度,可涵盖中国几乎所有厂址。同时,即使在丧失全部(包括应急)电源的极端情况下,“华龙一号”要做到仅靠重力、温差等提供动力就能维持系统运行,带走反应堆停堆后产生的余热,更好地保证核电安全。

  开始,“华龙一号”应急柴油机的配电柜是从国外进口的,满足不了抗震要求。“这是示范工程,必须全面示范抗震能力。”“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说。最终国内企业共同攻关,满足了抗震要求。正是这份坚持最严格标准的执着,为“华龙一号”实现国际先进三代核电站指标奠定了基础。

  “华龙一号”的整个建造过程,也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整体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在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6号机组建设进程中,中核集团坚持走设备国产化路线。如今,“华龙一号”已经实现了400多台设备的国产化,核心设备和关键材料全部实现了“中国制造”。

  通过为“华龙一号”设备研制供货,国内装备制造企业的制造能力进一步提升,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设备制造产业升级,形成每年8—10套完整台套的核电设备制造供货能力,为“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和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打下了扎实基础。

  国家电投——

  温暖千家万户  守护碧海蓝天

  本报记者  董丝雨

  “室内温度上去了,取暖费便宜了,空气也变得更好了,真是打心底里高兴。”山东省海阳市金阳海岸花园居民成京增的一句话,道出了海阳市20万核能供暖用户的心声,也见证了国家电投致力于清洁能源发展的使命和担当。

  国家电投海阳核电站是山东省首个建设并投运的核电站,1号机组于2018年10月投入商运。商运当年,国家电投山东核电在国内率先开展大型压水堆热电联产研究与实践,2019年开工并建成“暖核一号”一期70万平方米核能供热项目,被国家能源局评为“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

  2021年,“暖核一号”供热二期工程投运,供暖面积近500万平方米。首个供暖季超额完成供暖任务,持续稳定供热143天,这也是海阳第一次供暖到了4月份,而且居民取暖费单价也降了不少。供暖季减少原煤消耗约1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3万吨、氮氧化物2021吨、二氧化硫2138吨、烟尘1243吨。与核能供热之前相比,供暖季空气中的PM2.5下降了16%,天气优良率上升了17%;减少向环境排放热量150万吉焦,区域海洋生态环境提升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