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业结构更优底色更绿(产经观察·这十年,实体经济更壮实③)
图①:山东能源集团鲍店煤矿的井下工作面智能集控中心。
丁 宁摄
图②:陕煤集团龙华矿业公司的智能化工作面正在作业。
薛效承摄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国情,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安全,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小时,煤炭行业发生着什么?
百米深井,一台滚筒直径达3.5米的采煤机开采2500吨煤炭;繁忙港口,一台四翻式翻车机卸载100节火车皮;工业园区,两台660兆瓦燃煤机组生产电能132万千瓦时,满足6600户家庭1个月的用电需求……煤炭保障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能需求。2021年,我国原煤产量达41.3亿吨,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煤炭仍是我国的主体能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煤炭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煤炭企业如何实现绿色转型?记者进行了采访。
化解过剩产能,煤炭开发布局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一铲下来就能装满一节火车皮!”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黑岱沟矿,司机王耀国操纵着6层楼高、自重1200吨的“巨无霸”电铲车作业。这里是我国年产煤量最大的露天矿,井田面积相当于7000个标准足球场、最深作业面距离地面60多层楼高。
去年,黑岱沟矿的煤炭产量达到3400万吨,差不多相当于我国1949年的全国煤炭产量。如今,这样的千万吨级煤矿在我国有72处,产能达11.24亿吨/年。
近年来,煤炭供给体系质量显著提升,大型现代化煤矿成为煤炭生产主体。截至2021年底,年产120万吨以上大型煤矿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年产30万吨以下小型煤矿产能占比下降至2%左右。
这样的产业格局和几年之前明显不同。2012年下半年到2016年,受经济增速放缓、能源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煤炭供过于求矛盾突出,煤炭行业遭遇了“寒冬”。一时间,全国综合煤价由最高点800元/吨下降到最低点330元/吨,全行业九成以上企业亏损。“当时我们一些矿井的生产成本200多元/吨,到港口的铁路运费100多元/吨,但煤价也就300多元/吨,13个矿井只有5个是盈利的。”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总经理王存飞回忆。
关键时刻,转机到来: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从2016年起,用3至5年的时间,煤炭行业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并提出相应配套支持政策。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去产能,让煤炭行业逐步走出困境。
该减的减,落后产能加快淘汰。“十三五”时期,我国退出落后煤炭产能超过10亿吨,煤矿数量由2012年的1.3万多处减少至2021年的4500处以内。
该增的增,优质产能有序释放。煤炭生产中心加快向资源禀赋好、开采条件好的地区集中。2021年,晋陕蒙新四省份原煤产量33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9.9%。“2015年集团煤炭板块亏损了30亿元,当时下定决心要‘壮士断腕’。原计划3年关闭的18处矿井,一年内关闭到位。同时置换优质产能,目前集团优质煤炭产能已达95%。”陕煤集团副总经理王世斌说。
“过去企业也想改革,但缺乏强有力的推进机制。”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李伟坦言,针对煤炭严重供大于求的状况,国家相继出台关闭退出落后产能矿井、严格治理超能力生产等措施,将行业带出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