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基础设施建设热火朝天(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5-11 05:53:06
浏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重大科技设施、水利工程、交通枢纽、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战略储备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成果,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在西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国家骨干供水基础设施网络正在不断完善,我国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任荣荣认为,一大批世界领先的基础设施建成或正在加快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他提到,国家布局建设了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大型灌区建设工程相继建成,北京新机场、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港珠澳大桥等交通设施投入使用,5G网络设施、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等发挥作用,覆盖全国的物资储存和调运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建设。

  正如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所指出的,同时,必须认识到,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辉认为,随着我国步入新发展阶段,基础设施要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再单纯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为目标,而是要全面布局,兼顾经济效益以外的社会效益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在这次会议中,基础设施建设被进一步提升到关乎国家安全保障的重要位置。这就要求,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立足于国家战略安全,围绕人民需求,在多个基建领域间协同发力,从而构建起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在业内人士看来,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持续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认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强化既有经济优势、壮大未来发展动能的内在要求。他认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将大力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西部地区广阔的市场空间,是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所在。目前我国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不均衡,是制约经济循环的突出短板。以基础设施的完善增强经济的回旋空间,实现全国发展的供给和需求能力更好匹配,对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防范化解外部冲击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说,今年以来,各地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带动投资较快增长。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5.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5%。他表示,我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不断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行业创新发展势头增强,将有利于带动产业投资增长。同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也有利于投资扩大。

  认真做好布局

  从各大部委到各省(区、市),都在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布局。

  4月29日下午,中共交通运输部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日会议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重大部署,研究做好交通运输疫情防控、保通保畅、安全生产等工作。会议明确提到,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稳投资稳增长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