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金融之力赋能乡村振兴——专访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李运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5-16 19:57:07
浏览

原标题:以新金融之力赋能乡村振兴——专访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李运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主力军,助力乡村振兴担当重任。中国建设银行(简称“建设银行”)以新金融之力赋能乡村振兴究竟“新”在哪儿?他们在服务小农户和涉农法人方面是怎样用活“互联网+”的?……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李运近日接受中国农村杂志社记者专访,为您一一揭秘。

  记者:建设银行提出以新金融之力赋能乡村振兴,新金融“新”在哪儿?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建行又有哪些特色做法?

  李运:建设银行服务乡村振兴主要有三个特色。第一个是理念特色。我们运用新金融的思维、工具和方法开展乡村振兴服务,有别于传统的农村金融。第二个是科技特色。建行一直以来重视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转型,在乡村振兴服务领域搭平台、建系统,科技是强项。第三个是产品特色。建行在普惠金融产品方面是有先发优势的,我们从2018年5月启动普惠金融战略,针对以前传统金融相对忽视的一些中小企业客户群体来做贷款、做服务,做得比较早,把这些普惠的产品或设计理念运用到三农领域,就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建设银行2019年11月第一家成立专门的乡村振兴金融部,并且从自身资源禀赋出发,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突出数字化经营和生态圈打造两大特色,初步构建了“1211”的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体系。

  第一个“1”:打造一个平台——“裕农通”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线下打造“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银行与村委会、供销社等主体合作,设立了51万个线下服务点,覆盖全国近八成的乡镇及行政村,将银行的窗口搬到“村口”,让村民在足不出村的情况下就能办理小额存取款、民生缴费、社保医疗等金融和非金融服务。2021年末,“裕农通”服务点服务农户4700万户,累计交易1.77亿笔。另一方面线上打造“裕农通”服务平台。为更大限度提升服务便利化程度,建设银行将“裕农通”服务点的涉农金融、非金融服务向线上延伸。依托手机APP、智慧大屏等渠道,为农民提供乡村政务、电子商务、便民事务和金融服务。平台已覆盖16个省区市,注册用户超200万,累计发放贷款51亿元,荣获《亚洲银行家》“2021年度中国最佳数字化生态系统项目”。

  第二个“2”:打造两大涉农信贷产品包。主要包括:一个是线上主打“裕农快贷”产品包。重点服务农户的信贷需求,通过使用一些高质量的涉农数据,包括涉农补贴数据、涉农保险数据、农业农村部新农直报系统数据和“裕农通”业主、乡村振兴卡持卡人等数据,来批量化、模型化地驱动农户贷款。2021年末,“裕农快贷”系列产品余额204亿元,年增长5倍多。另一个是线下主打“乡村振兴贷”产品包。重点是服务涉农对公客户的信贷需求,主要是覆盖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农村公共服务机构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涉农法人客户。2021年创新推出高标准农田贷款、设施农业贷款2个线下涉农信贷产品,产品包数量已达50个。2021年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24658亿元,增速18%,位居大型银行前列。

  第三个“1”:打造一系列涉农专业化生态场景。除了“裕农通”这个综合性服务平台以外,建设银行还打造了一系列专业化生态场景,主要围绕三个重点方向展开:一是特色农业产业链生态场景。创建粮食安全、奶业振兴、肉牛产业、水果产业、蔬菜产业、花卉产业等六类特色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形成湖北潜江小龙虾、山东寿光蔬菜等典型案例。二是打造乡村政务场景。上线706个县(区)级“三资”监管平台,为集体经济组织提供收支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等服务;上线109个县(区)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助力产权要素流转。三是其他重点场景。围绕服务农民社交,打造“裕农朋友圈”,上线5个月,浏览量近3亿人次。围绕乡村消费帮扶,打造“裕农优品”专区,覆盖用户15万人。围绕乡村培训,建立“裕农学堂”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将金融知识、农业技术送到农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