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政策“加减法”打通堵点强信心多地精准发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综述
“减”堵点、税费、障碍,“加”支点、动能、信心……近期,国内疫情多点散发,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各方在坚持“动态清零”的同时大力支持市场主体共克时艰,打出有温度、有力度的政策组合拳,精准帮扶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复工复产,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减”复工堵点,“加”链条支点
“当时两批芯片卡在保税仓,运不出去下游车企可能就要停产,那时真是心急如焚。”5月中旬,望着车间里机器轰鸣的生产场景,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作军回忆一季度末企业面对的压力,十分感慨。
“火烧眉毛”之际,深圳市工信等部门和相关工作专班及时出手——经过多方协调,企业最终及时交货,解了燃眉之急。近期发布的一季度业绩预报显示,汇川技术营收达到46亿元至49亿元,同比增长35%至45%。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双链”安全,骨干企业是关键节点。从厂区实施封闭管理,到开展免费核酸检测,帮助链上企业恢复生产……深圳市工信局局长余锡权说,通过组建“保双链”工作专班,一季度以来,深圳得以确保重点企业工人不停工、生产线不停产。
“要让企业延续旺盛的发展势头,就必须千方百计减掉复工堵点,同时尽可能为产业链条增加保障抗疫与生产并行的‘支点’。”余锡权说。
从渣土倾卸、混凝土搅拌站设立,到原材料运输、工人入场……在上海,为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减堵点、增“支点”的工作同样在有力推进。
5月3日,上海市住建委发布第一批重大工程建筑工地复工复产“白名单”,涵盖腾讯、中芯国际等24个重大项目。腾讯云华东区域总经理李潇说,上海市重大办、经信委等部门针对建设单位的专项工作节点进行对接协调,项目正式复工还带动了7家供应链单位复工复产。
位于北京大兴的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今年3月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获批,满负荷的生产组织安排,却遇到生产和仓储配套空间不足等困难。
“政府帮我们协调供应链企业复工复产、办通行证、协调扩产场地……”热景生物副总经理余韶华向记者一一列举了政府部门的支持。他说,在市、区两级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从“干着急”到堵点不断打通,现在公司用于扩大生产的净化生产车间已经基本建成。
今年4月,针对企业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困难,北京市推出帮扶企业18条措施,并建立起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协调机制。北京市复工复产防控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部门及属地正切实主动靠前服务,全力支持保障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通畅。
“减”税费租金,“加”发展信心
在还没申请的情况下,公司的扣税账号上就收到退税资金——回忆4月初看到资金到账信息的那一刻,深圳市传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佐强说,自己既意外,也感动。
这家规模不大的企业办公场所位于南山区粤海街道,属于疫情防范区,按照南山区的相关助企纾困措施规定,公司还将获得5000元的租金补贴。
“补贴额度不大,但是给我们的鼓舞很大,让我们有信心拼下去。”佐强说。
想方设法为抗疫前行的企业减轻包袱,增加动能,让企业轻装上阵,各地在精准发力。
深圳市今年3月下旬发布的“惠企30条”,把降成本作为政策实施的发力点,预计将为市场主体减负超750亿元。
北京市推出帮扶企业18条措施通过减税费、减房租、减疫情防控支出等,将惠及160多万户中小微企业,资金总规模约1300亿元。
上海3月下旬发布的政策措施,初步测算,仅税收相关政策2022年就可以为上海相关行业和企业减负1400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