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6-07 08:18:07
浏览

重大创新成果接连涌现,从载人航天到深海探测再到中国高铁、中国大坝、中国桥梁,我国建成一大批世界级工程;高质量科普服务惠及我国更广泛人群,深化科学基金改革、不断提升资助效益、促进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

中共中央宣传部6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六场,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科技强国”。

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事业蓝图已经画就,不断向前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立足中国特色,着眼全球发展大势,把握阶段性特征,对新时代科技创新谋篇布局。

“在目标上,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在摆位上,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战略上,我们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路径上,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国科技事业的蓝图已经画就,我们的科技创新事业在不断向前发展。”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说。

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增长到2.44%;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国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

王志刚指出,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下一步,我们还是要坚持改革,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不断地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国家安全、人民健康等方面的提升和发展。”王志刚说。

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创新成果接连涌现

“十年来,中科院科研人员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产出了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创新成果。”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说。

悟空、墨子、慧眼等一批科学卫星提升我国空间科学国际竞争力;凝聚态物理、纳米材料等一批重要前沿方向研究进入世界第一方阵;“中国天眼”“人造太阳”等国际领先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为科研利器……

侯建国说,中科院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在保障国家重大工程、突破“卡脖子”技术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与此同时,瞄准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在衡量基础研究水平的“自然指数”排名中,中科院已连续9年位列全球科教机构之首。

近十年,中科院累计向社会转化了约11万项科技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例如,“曙光”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芯片等促进了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煤制乙醇、煤制低碳烯烃等多项技术成功实现了商业化,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能源安全提供了科技解决方案。

下一步,中科院将进一步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作用,努力取得更多重大创新成果,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新的贡献。

工程科技进步最大、实力提高最快的十年

“可以说,这十年是我国工程科技进步最大、实力提高最快的十年。”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说,这十年,我国建成了一大批世界级工程,从载人航天到深海探测再到中国高铁、中国大坝、中国桥梁……这是充分发挥了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结果。

与此同时,工程科技的发展实实在在造福了人民,在确保粮食安全、助力抗击疫情、支撑生态环境改善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晓红说,中国工程院将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工程科技高端智库,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为地方提供战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