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化产业插上数字化翅膀(网上中国)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6-08 05:47:07
浏览

为文化产业插上数字化翅膀(网上中国)

 

  河北省邯郸市北科自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直播平台带网友“云”游自然博物馆。
  郝群英摄(人民图片)

 

为文化产业插上数字化翅膀(网上中国)

 

  安徽省亳州市梆剧团开展“‘云上’送戏进万家”活动,借助直播平台、组织演员到景区演唱戏剧精彩片段进行录播。图为在亳州市花戏楼景区,梆剧团的演员拍摄经典地方戏曲视频。
  张延林摄(人民图片)

 

  “云阅读”“云视听”“云赏乐”“云展览”“云旅游”“云演出”……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给人们带来不少新体验。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专家认为,“数字+文化”的发展新模式,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提升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水平。

  

  解锁新场景

  在VR艺术会客厅里,可以选择从指挥家、演奏者、观众等不同视角观赏音乐会;通过虚拟场景,与诗人李白“对饮”;新媒体技术与现代展陈艺术结合,打造可观看、可互动、可交易的多元艺术空间……5月25日至29日举行的首届江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一系列数字化技术让文化产业焕发新魅力,彰显出文化新业态的蓬勃生机。

  在旅游方面,越来越多景区开始发展VR全景虚拟游,依托网络平台的定制化旅游产品和服务逐渐普及。例如,故宫博物院推出“VR故宫”“全景故宫”和“云游故宫”等,敦煌研究院利用数字资源推出“数字敦煌”和“云游敦煌”等线上产品。

  目前,场景式文化需求旺盛,“体验”成为文旅消费关键词。例如,集合了AR导航、360度视觉效果等功能于一身的APP“一部手机游云南”,将线上游览与线下游览结合起来,推出不少精品线路,其中包括历史文化主题体验线路、动漫主题扎染国潮服装等。

  5G融合应用是促进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例如,中国电信持续探索5G全场景应用,赋能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推出“5G+慢直播”“5G+云旅游”“5G+智慧景区”“5G+云展厅”“5G+智慧博物馆”等文旅信息化项目。

  “文化产业借助新技术推出新产品、发展新业态,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从传播角度看,传统文化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介为扩展其传播范围、提升传播触达率提供了新路径和新方式。

  催生新业态

  自由选择观看角度、全方位感受宏大场面、近距离观赏优雅舞蹈……近日,广州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上线广州大剧院“云剧院”平台,为观众提供了多元而细腻的观看体验。据了解,广州大剧院携手华为打造“5G智慧剧院”,利用“5G+云+AI”等科技手段赋能传统舞台艺术,使传统舞台艺术拥抱“云演艺”,让观众足不出户享受沉浸式体验。

  防疫期间,不少文化场馆以数字化手段丰富展览形式,提供安全便捷的在线文化大餐,让公众在“云端”畅享文化新体验。近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统筹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鼓励引导知名文化企业,联合推出涵盖图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书法等领域的数字文化资源库。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永恒说,数字技术在内容建设、展示方式、传播途径、交互手段等方面丰富了用户的文化体验,使数字文化日益融入人民群众生活并成为一种需要,而且越来越多地呈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