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滩上崛起现代化产业新城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6-11 08:54:07
浏览

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的戈壁滩上,矗立着一座崭新的开发区——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准东开发区”)。这片1.5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拥有我国当前发现最大的整装煤田,林立着与煤电煤化工、硅基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产业相关的1200多家企业。

从2005年自治区正式提出加快准东煤田资源开发、建设准东煤电煤化工产业带,到201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再到现在,人才、技术、资金一直源源不断从全国各地汇聚至此。一个现代化工业新区正在崛起。

如今,驱车行驶在公路四通八达的准东开发区,映入眼帘的不仅有干净的工厂、齐整的矿区,还有热闹的商业街和居民区,产城融合加速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作为自治区新型工业化主战场,准东开发区正走在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前沿。

绿色“动脉”贯通东西

西起新疆准东戈壁,东至安徽古泉水乡,一条长达3293公里的电力“动脉”翻山越岭,这就是昌吉—古泉±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吉泉工程”)。

“工程额定功率为1200万千瓦,每小时外送电量1200万度,这些电量能同时点亮4亿盏30瓦的电灯。”在工程起始点昌吉换流站,换流站党支部书记高新龙向记者介绍。

吉泉工程是新疆准东煤电基地电力大规模外送的配套工程。2019年工程正式投产运行以来,累计外送电量超过1400亿千瓦时,有力促进新疆能源基地开发与外送,保障了华东地区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并为推动我国东中部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作出巨大贡献。

工程的节能减排效果如何?高新龙抬手指着院内排列整齐的四个铁塔说:“准东煤田产出的煤炭,如果用铁路公路运输到能源需求较大的中东部地区,不仅耗时长,而且对大气污染集中治理不利。倘若按照1吨标煤可发3000度电、排放2.6吨二氧化碳计算,相当于每日少外运煤炭7.2万吨、减少中东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18.7万吨。”

吉泉工程有4个世界之最,分别是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作为世界上唯一一条“±1100”工程,工程很多技术、系统、装备都具有突破性创新价值。

作为国网数字换流站示范点,昌吉换流站还将依托数字孪生、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5G通信技术等手段,实现全景视频监控、设备状态分析、设备故障诊断等功能应用,届时九成以上的人工巡视工作将被视频替代,设备缺陷自动识别、报告自动生成、告警主动推送准确率达80%以上,在极大节约人力成本的同时,实现更加高效安全作业。

智慧矿山“机进人退”

站在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南露天煤矿的观礼台向下俯视,一辆辆矿车正缓慢行驶在层层水平台阶上。南露天煤矿是新疆首个国家一级安全标准化达标的千万吨级露天煤矿、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也是“疆电东送”“疆煤东运”工程的重要能源基地,年产能达3000万吨。

“准东煤田煤炭资源品质优良,煤层厚、易开采,是非常好的动力和化工用煤。”南露天煤矿矿长康庆微向记者介绍,与传统认知不同,现在的煤炭开采活动在智能、安全、绿色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

循着他的脚步,记者来到煤矿智能化综合调度指挥中心,这里的技术人员正紧盯屏幕,及时查看系统报送的采矿各个环节的作业情况和信息数据。

“露天矿有三种较大风险,一是煤层自燃,二是边坡风险,三是运输风险。我们通过集成热成像摄像头和雷达设备的智能化系统,实现了24小时自动巡查和实时监控,做到了有效预防。在运输风险方面,煤矿把调度和防碰撞系统结合到一起,实现了智能化远程操控。”康庆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