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优势稳定物价国内零售业逐渐回暖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6-11 09:57:06
浏览

今年以来,全球通胀率普涨,受新冠疫情和地缘冲突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加剧了全球通胀风险,美国4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高达8.3%,面临四十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海外特别是美国零售商沃尔玛、塔吉特面临成本上涨、消费模式改变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国内居民消费价格走势如何?零售业态有何新变化?国内零售商如何探索新机遇?多位专家学者、相关从业者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消费市场总体供应充足。同时,随着促消费政策陆续出台,国内零售商也在政策引领下加速探索零售新业态,进一步优化消费供给。

国内物价温和上涨 总体保持稳定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环比下降0.2%。1至5月平均,CPI比上年同期上涨1.5%。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5月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消费市场供应总体充足,CPI环比转降,同比涨幅保持稳定。

粤开证券研报分析称,国内生产能力是应对全球输入性通胀、稳定国内价格稳定的基础。疫情以来,中国强大的制造业发挥了转产能力,体现了足够的韧性,不仅为全球提供了急需的医疗用品以及丰富的消费品,还保障了国内经济平稳和居民物价稳定。

1—4月份,与社区消费密切相关的食杂店和便利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4%和6.8%,增速分别比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高1.4和5.8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付加奇表示,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居民日常活动半径减小,便利性相对较高的自助式消费和社区店零售保持增长。

1—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超市、仓储会员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6%、8.5%,增速分别比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高2.6和7.5个百分点。

“4月以来本土疫情波及全国较多省份,大型超市的采购、仓储等供应链优势使其成为保供的重要主体。”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梁威表示。

作为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仓储影响着多种零售商家的经营,为了帮助商家把货发出去,把收入稳住,京东物流打通了全国运营的1400个仓库及1700多个云仓资源,如果客户因当地某个仓被封而无法发货,可以通过多地分仓灵活发货。

上海证券研报分析称,从公司本身来看,供应链能力为超市行业的根基,为公司建立规模经济保驾护航。

居家生活产品供应增加

受疫情、季节、节日等因素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国内各零售商也不断调整供应结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38692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2887亿元,增长5.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8%;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2.9%、6.3%,穿类下降1.7%。

以服装穿戴类商品作为主要业务的唯品会,也增加供应非穿戴品类,包括日用品等生活必需品。唯品会的数据显示,增加日用品等非穿戴品类的供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家电方面,3月以来受疫情“宅家”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偏好功能属性强、一机多能的产品,冰箱厨电、办公数码等品类需求更加旺盛。苏宁易购数据显示,上海地区冰柜5月销售额环比提升320%,选择空调品类的时候,消费者会更加关注带除菌、自清洁功能的空调,销量环比增长115%。

随着618大促开始,叠加端午、六一双节,各电商零售平台密集推出促销活动,刺激消费回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