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着力提升小麦机收作业质量(粮食生产一线探行)
小字号
麦浪翻滚,机械轰鸣。
6月7日,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赵集乡界牌村,连片麦田,两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麦穗一茬茬割下,麦粒一颗颗饱满。一个上午的紧张作业,能收割三四百亩地。
“我这1156亩小麦,3台机子加把劲,1天就能收割干净。今年平均亩产能有1200斤以上!”阵阵麦香袭来,种粮大户王韶山喜上眉梢。
作为太和县顺祥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老王种地,从播种到植保,再到收割,早就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管理。合作社里的100多台农机,今年不仅为周边1.5万亩麦田提供了社会化服务,12台大型收割机还前往外地开展跨区作业。从浙江余姚到河北衡水,自南向北,抢抓农时。
这要放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以前种地,设备少、动力小,别说收割,施肥打药都费劲。有一年,三轮的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装满了药,却因下雨不能下地。老王急得跑到县里买了背负式喷雾器,人工喷洒,这才没有耽误时机。
机械换代升级速度快。指着田里的收割机,老王感慨,以前用的小型收割机,忙活一天才收五六十亩地,一边收还一边掉麦粒,“如今小麦机收损失率降低到了2%以内,按亩均单产1200斤计算,一亩地能多挣约60块钱。”
颗粒归仓,还有诀窍。夏收时节,一场场以“精细高效、提质减损”为主题的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在江淮大地轮番上演。农机手们收割、脱粒,一气呵成;麦田专家捡拾麦粒、测算减损率,一丝不苟。
提升小麦机收作业质量是夏收的重要一环。安徽今年举办了50多场机收减损系列活动,全省机收损失率在2%以下,较往年下降1个百分点,挽回小麦收获损失超3亿斤。
走进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大户徐淙祥的千亩麦田中,农作物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站十分显眼。智能型虫情测报灯、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农作物病菌孢子自动捕捉培养系统……连上手机,从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到气温气压、虫情病害,一目了然。
安徽是全国粮食主产区。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安徽收获4280万亩小麦。
“今年安徽小麦预计产量350亿斤,较上年增加约10亿斤。实现小麦生产‘十九连丰’,当无问题。”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12日 01 版)
(责编:牛镛、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货币金融政策持续发力 精准纾困中小微企业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越是形势严峻,越要坚定信心、果断应对,在稳经济和助企纾困上发挥更大政策效应。日前,国务院发布了《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部署实施6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国家层面的稳经济理念正在各行业、各地区形成共识,政策正从“纸上”落到“地上”,成为稳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此,人民网财经策划了“稳经济举措‘政’在落地”系列报道,解读政策部署,反映相关举措的落地成效。…
1至5月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发送货物31万标准箱 同比增长37.7%
人民网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王连香)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消息,今年1至5月,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发送货物31万标准箱,同比增加8.5万标准箱、增长37.7%。 今年以来,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关于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的通知》等新政策的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迎来新机遇、取得新进展,开辟了“阿联酋—钦州—兰州”“东南亚—钦州—西安”“俄罗斯—重庆—广西”等多条海铁联运线路,增加了印度原糖、中东进口汽车等特色品类货物运输,成为拉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