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产经观察)(3)
不过,受限于网络能力、技术能力、人才体系、市场环境和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差距,西部地区在大数据发展方面依然面临不少困难。丁宏庆建议,积极探索建立数据跨域存储和管理新机制,建设高效灵活的资源调度体系、提升“东数西算”工程使用体验,同步研究数据运营增值服务和产业培育机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切实帮助中西部地区依托数据中心建设提升技术能力、人才储备和服务水平。
“数据存储和计算等环节,投资大、回报时间长,西部地区如仅仅依靠财政补贴电费和土地出让金等方式吸引数据中心入驻,很难持久。”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建议,西部地区要从全产业链来完善数据中心的生态,着力向大数据上下游产业拓展。比如,向上游可发展数据预处理产业,包括数据的标注、清洗脱敏,并且开展本地数据的挖掘服务。向下游发展,引进大数据产业链中的硬件部分,如生产服务器边缘计算机房等硬件设施,以及建立工程和运维队伍,提供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的工程服务等。
除了在大数据产业链上下游寻找拓展机会,“东数西算”工程还可以在数据的差异化上做文章。据介绍,因对时效性需求的不同,数据又有“冷数据”“热数据”之分。“冷数据”一般指时效性需求不太高,数据处理多为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业务类型,约占整个数据总量的70%,适合放到西部。“热数据”则对处理时间要求高、需要立刻作出决策并运算,比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工业互联网、金融证券、灾害预警、视频通话、人工智能推理等,数据量大、对低时延要求高、传输成本也较高,更适合放在东部甚至是企业周边进行处理。
“从数据中心建设到数据要素跨域流通,‘东数西算’工程落地是一个系统性课题,除了需要继续夯实基础设施、网络、算力等技术实力以外,也需要通过更加完善、科学的政策和机制来实现。”何宝宏说。据了解,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正在持续加强对数据中心产业的政策引导,要求逐步关闭高能耗、功能落后的备份存储类数据中心,推动数据中心低碳发展。
“逐步打消企业数据西迁的顾虑,除了在东部资源紧缺的领域如土地供应、电力价格以及减排指标等硬约束上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还要在破解技术融合难题上下功夫。”李红五表示,针对“东数西算”工程目前面临的带宽、时延、算网融合、算力调度等技术难题,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打造超长距离、大带宽、智能光传输网络,还要以算网协同为基础,通过算力调度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路,推动我国算力资源有效配置。
版式设计:汪哲平
《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15日 18 版)
(责编:赵欣悦、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