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里飘书香(网上中国)(2)
直播售书火热,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带货主播销售“50万册10元以下的书”“10万册1元书”等超低价图书曾引发争议。“不是直播这种方式不合适,而是低价倾销不合适。”业内人士认为,图书是精神文化产品,一味低价倾销,对出版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有不良影响。
今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印刷发行重点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规范图书电商营销行为,规制超低价直播带货、线上打折倾销等发行乱象。
王炎龙说,图书直播不能只考虑利益、流量、销量,还应充分考虑图书承载的文化意义。除了大众化、畅销的图书,还可以根据市场分层分类,普及经典著作等,兼顾社会效益,例如,中华书局曾策划“我们可以从经典借鉴什么”等话题的直播,跟其出版气质一脉相承,受到文史爱好者的欢迎。
“‘内容为王、读者至上’的理念不能忘。”专家认为,不管用哪种渠道,内容始终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优质内容是出版社做好一切营销的基石。互联网时代,出版行业应该当好“知识服务者”,结合读者需求发挥专业化特长,探索IP运营、研发周边产品等。
打响品牌,完善知识服务
跟随直播镜头,读者“走进”5位平均年龄80余岁的编辑家中,观览他们的书房;在线聆听多位作家讲述自己与出版社的文学情缘,回顾作品难忘的出版故事……今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举办“你好,人文社——庆祝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71周年”直播活动,作家、老编辑与读者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汇聚“一堂”,共同感受文学的温暖和力量。据统计,网友在线观看量超过100万人次。
作者做客直播间,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在线畅谈创作心得;编辑展示工作场景,为每本书制作配套短视频,与读者直接对话、积极互动……为满足不同读者需求,不少出版机构策划主题鲜明、颇具特色的线上直播活动,令人眼前一亮。
“过去,出版社邀请作者到书店、大学等文化场所与读者见面交流很普遍。数字时代,知识传播推广的方式也应随之而变。”中信出版集团品牌总监孔彦接受本报采访时说,线上直播逐渐成为读者喜闻乐见的获取新知的方式,读者可以充分运用碎片化时间,不受时空限制地聆听作者的深度讲解,更直观地了解图书内容。据介绍,中信读书会是中信出版集团为顺应出版融合发展趋势而打造的知识服务品牌,常以直播的形式为大众提供知识服务。今年中信读书会推出“中国经济的信心与道路”专题,邀请经济学家在线分析中国经济的前景和机遇。该专题总播放量达1427万,广受关注和好评。“好的内容达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播放量,这是以前做线下活动所无法想象的。让有价值的知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是我们出版人始终追求的目标。”孔彦说。
(责编:岳弘彬、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