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到2025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
人民网北京6月22日电 (记者申佳平)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
“工业是我国最重要的用水部门之一,2021年工业用水量1049.6亿立方米,占全国用水总量的17.7%。”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以来,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2015年的58.3立方米下降至2021年的28.2立方米,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从89%提高至92.9%。
“但工业领域节水提效仍面临产业结构布局与水资源条件不匹配、部分行业水重复利用率不高、非常规水利用不足、关键技术与装备存在短板等问题。”他指出,《行动计划》的出台,对指导企业减少新水取用量和废水排放量,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减少水污染和保障水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行动计划》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实现工业水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为目标,以主要用水行业和缺水地区为重点,以节水标杆创建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为抓手,以节水服务产业培育和改造升级为动力,优化工业用水结构和管理方式,加快形成高效化、绿色化、数字化节水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工业用水效率和效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重点用水行业水效进一步提升,钢铁行业吨钢取水量、造纸行业主要产品单位取水量下降10%,石化化工行业主要产品单位取水量下降5%,纺织、食品、有色金属行业主要产品单位取水量下降15%。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力争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左右。工业节水政策机制更加健全,企业节水意识普遍增强,节水型生产方式基本建立,初步形成工业用水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格局。
该负责人介绍,《行动计划》提出了6个方面12项具体任务。
一是强化创新应用,加快节水技术推广。支持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校等开展工业节水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性研究,探索建立产业化创新战略联盟,支持相关单位创建节水技术创新项目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转化。制定工业节水装备行业规范条件,发布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制定技术推广方案和供需对接指南,遴选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装备。
二是强化改造升级,提升重点行业水效。鼓励工业企业、园区、集聚区开展生产工艺和设备节水评估,实施工业水效提升改造,推进用水系统集成优化。开展工业绿色低碳升级改造行动,引导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优先支持水效提升改造项目。聚焦重点用水行业,支持企业开展节水降碳技术改造,鼓励有条件的中央企业及园区实施数字化降碳改造,探索建立上下游企业节水降碳合作新模式,推动节水降碳协同改造。
三是强化开源节流,优化工业用水结构。聚焦钢铁、石化化工、纺织、造纸、食品、有色金属等行业,创建一批废水循环利用示范企业、园区,重点围绕京津冀、黄河流域等缺水地区及长江经济带等水环境敏感区域,创建一批产城融合废水高效循环利用创新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推进工业废水循环利用。鼓励沿海企业、园区加大海水直接利用以及海水淡化技术应用力度,鼓励有条件的矿区及周边工业企业、园区建设一批矿井水分级处理、分质利用工程,鼓励企业、园区建立完善雨水集蓄利用、雨污分流等设施,加强管网建设,扩大工业利用海水、矿井水、雨水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