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还是愿意到中国投资”(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7-12 05:42:07
浏览

  6月15日,上海市为新认定的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0家研发中心颁发证书,至此,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848家。新认定的30家总部企业中,大中华区及以上区域总部达9家。达索析统(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2005年进入中国,主要业务为数字化建模和仿真优化技术。两年前,公司决定把亚太区地区总部从日本东京迁入中国上海,公司副总裁崔海燕说,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奥镁(中国)有限公司从事高档耐火材料业务,亚太区总部原先设在新加坡,该公司中国及东亚区总裁马世吉说:“目前上海总部是除了全球总部之外最大的地区总部,到2025年,预计在亚太区的销售可达8亿欧元。”

  7月5日,全球电子电气工程领域领先企业西门子宣布,自今年10月1日起,其位于江苏苏州的西门子电气产品中国总部将正式升级为中国及东亚总部,职责将扩展到覆盖韩国、日本在内的东亚地区业务。西门子中国董事长肖松说,此次升级,意味着西门子正以本地化的完整价值链和全球资源,支持苏州打造“总部经济”高地。

  外企在华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高技术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实现增长;劳动密集型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利用外资有所下降

  在华研发人员近3年增长30%,目前已超1800人,获得专利1800多件——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研发创新”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在华发展的关键词。

  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告诉记者,施耐德电气坚持“多中心”战略布局,通过建立集技术、研发、销售支持为一体的中国中心,持续推进“中国研发”和“中国首发”,大大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中国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全球4大研发基地之一,拥有上海、深圳、西安、北京4个研发中心。其中,位于北京的软件研发中心更是强化了我们的软件整体实力。”尹正说。

  这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的一个缩影。

  中国持续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跨国公司在中国制造业领域投资也呈现从中低加工制造业向高技术制造业拓展、从低技术低附加值生产环节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生产环节转变的趋势。《报告》显示,2017—2021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从98.9亿美元增长至120.6亿美元,占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比重从29.5%提升到35.8%。与此同时,绿色低碳更受跨国公司青睐,劳动密集型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利用外资有所下降。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们看到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强烈需求。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智能制造等,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也是科德宝集团多年来深耕发力的领域。”许倍帝举例说,近期,中国出台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和相关扶持政策,科德宝也加大了相关领域投入。“今年4月,我们成立了全新的科德宝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业务集团,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最近我们还在上海设立了全新的技术创新部门,旨在加强与本土研究机构和创新企业的研发合作,促进科德宝在电动交通、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突破。”

  松下集团正推动北京、无锡和苏州的3家工厂实现“零碳转型”。去年4月,松下能源(无锡)有限公司宣布“零碳工厂”真正实现了“零排放”。“松下集团打造的‘零碳工厂’在沿用LED照明等传统节能措施的基础上,导入工厂能源管理系统等先进节能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节能减排。”松下控股株式会社集团代表董事、全球副总裁本间哲朗向记者介绍,以无锡工厂为例,企业在测定设备使用电量的基础上,根据各项目实际情况制定了减碳计划。工厂采用的智能控制系统,能依据生产情况自动调节设备功率达成节能目标。“我们计划到2023年底在中国再增加10家‘零碳工厂’。”本间哲朗说。

  竞争新优势正在形成

  ——供应链呈现高度专业化分工和大规模协作特点,劳动生产率较高等优势较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