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站展新颜(产经观察·重大工程捷报传①)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7-06 05:43:06
浏览

百年老站展新颜(产经观察·重大工程捷报传①)

 

  北京丰台站的工作人员引导旅客进站。
  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稳投资、促就业、强基础、补短板、利长远,建设重大工程,既有利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也有利于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对发展形成有力支撑。今年以来,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加快推进、捷报频传。今天起,本版推出“重大工程捷报传”系列报道,带您走进重大工程建设的火热现场,感受中国建设者的勤劳与智慧,了解重大工程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诸多利好。

  ——编  者  

  

  6月20日7时26分,随着G601次列车从站内驶出,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北京丰台站正式投入运营。

  从向外国人借款修建,到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从运营初期客流量日均300余人,到如今每小时可容纳1.4万人候车;从低矮砖瓦房,到高速、普速列车首次“重叠”停靠……北京丰台站见证百年沧桑巨变,成为迈向现代化铁路强国的最佳注脚。

  百年巨变

  超大枢纽节地建,高铁地铁衔接紧

  6月27日下午,北京丰台站二层候车厅西侧的综合服务中心内,旅客在自动取号机上轻轻一点,领号排队。火车站内办理退票、改签、办临时证件等业务,也可以像在银行办事一样坐等叫号了。

  “从6月20日开始运行以来,客流逐渐攀升。”综合服务中心的客运服务员张月说,目前每天接待的旅客有几百位。

  北京丰台站,坐落于北京西南三环与四环之间,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8个大型铁路客运枢纽站之一。从空中俯瞰,这个占地面积相当于21个标准足球场的火车站呈“中”字形,拥有17个站台、32条到达出发线,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堪称亚洲最大的铁路枢纽客站。

  “来了一看,很震撼。”旅客左荣峰买到了丰台站首发列车的首张车票。他1995年来北京当兵,后来战友送别都在老丰台站。“当时是很破旧的车站,没想到现在改建得这么好,中国这20年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

  丰台站是北京第一座火车站。1895年,津芦铁路(后成为京奉铁路的一段)修建,将进京车站选址丰台。1909年,京张铁路设计者詹天佑把京张铁路的起点也设于丰台站,丰台站成了京奉、京汉、京张三条铁路干线的枢纽站。新中国成立后,丰台站成为铁路特等站,上世纪80年代,车站日均旅客流量约3万人,地位仍举足轻重。1996年,北京西站开通运营,分流了丰台站大量运输任务。2010年6月,功能老化的丰台站停止办理客运业务,等待新生。

  新生之路,挑战重重。原有老站房的区域受限,不适宜进行大规模拆迁。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市四环之内再找十几万平方米的土地建设交通枢纽,难上加难。重新选址新建一座大型铁路枢纽也会对城市功能造成分割。最终,新丰台站在距离老丰台站约一公里的地方,即老丰台站的东货场上扩建,与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的老丰台站比邻而居。

  “从研究方案到项目开工,用了11年。”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丰台站改造工程总工程师陈世和表示,为满足“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车站作业能力”等要求,丰台站被设计为国内首座采用高速、普速客运双层车场设计的特大型车站,并与城市公共交通无缝对接。“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用地,减少拆迁,为以后建类似车站提供了借鉴。”

  丰台站地上有三层。第三层是高铁站台层,第一层是普速列车站台层,第二层是旅客候车层,普速列车旅客与高铁列车旅客在此处候车,进出站时互不干扰。地下二层则是地铁层。“顶层高铁、地面普速、地下地铁”的立体交通模式,给乘客提供了便捷。从地铁站出来,乘坐扶梯直达一层进站检票口,旅客张锦雯拉着行李箱,看着引导标识,没走一点“冤枉路”,“地铁站和火车站无缝衔接,挺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