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资源化这样做(人民眼·乡村振兴新气象③)(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7-15 06:59:07
浏览

  2021年12月,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农作物秸秆标准化收储点建设技术导则》,从选址、布局、安全防控等多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如今,海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分别在阜南县苗集镇和王化镇建成两个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总仓储面积达4000平方米,秸秆存储能力逾万吨。 

  “仓储建在田间地头,打通了秸秆由田间进车间的‘最初一公里’。”骆海建手持测水仪对秸秆随机“体检”,数据显示含水量均在15%左右,可以直接加工。 

  走出仓库,机声隆隆,工人们正忙着进行秸秆粉碎作业。收储中心这样的初加工,既能缩小秸秆体积、降低运输成本,还能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工棚另一侧,几名工人正在为打捆机、搂草机等装备加注机油,开展例行维修保养。 

  “装备跟得上,秸秆才能收得好。”骆海建说,合作社目前有打捆机、搂草机、转运车、叉车等秸秆处理设备110多台(套)。购置秸秆处理设备,能享受几类奖补。骆海建将一张2018年9月14日开具的秸秆处理设备购置奖补明细单递给记者,各项优惠一目了然——这台打捆机总价10.8万元,其中国家农机补贴3万元,阜南县财政补贴1.17万元。据阜南县农业农村局统计,2020年至2021年,阜南县对秸秆标准化利用企业、标准化收储中心的设施设备奖补资金达2500余万元。 

  目前,依托44个农机合作组织和8家企业,阜南县建起27个标准化收储中心、84个乡镇级秸秆收储站、320个村级秸秆收储点,投用2万台(套)农用机械参与秸秆打捆、运输工作,形成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的秸秆收集体系。 

  用—— 

  因地制宜探索“草变气”“草变电”“草变肥”等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包袱变成了财富 

  “啪”,燃气灶开关打开,淡蓝色火苗蹿出——58岁的王寨村村民李国灵在蒸锅里放上一屉馍馍,几分钟便馏好了。 

  “这是我们庄稼地里‘种’出的天然气。”过去几十年用秸秆生火做饭的李国灵笑着介绍,天然气由阜南县林海生态技术有限公司供应,主要生产原料正是秸秆。今年,李国灵家种植小麦26亩,夏收前即与骆海建签订了秸秆收储合同。秸秆运往林海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制成天然气后,又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千家万户。 

  记者搭上骆海建的秸秆转运货车,不一会儿便驶入了阜南县林海生态技术有限公司苗集生物天然气站。厂区由秸秆疏解、固液分离、沼气发电机组等车间构成,可24小时不间断生产生物天然气。骆海建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开始卸车,秸秆首先将被碾磨成5毫米左右的小段,随后与畜禽粪污搅拌混合,经厌氧发酵后生成生物天然气。“今年以来,合作社已向林海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出售秸秆5600多吨。”骆海建说。 

  阜南县林海生态技术有限公司苗集生物天然气站站长刘明介绍,站点日消耗秸秆150吨,生产出的沼气经脱硫、脱碳提纯后,甲烷含量达96%以上即可并入管网供气。 

  2017年5月,在上海林海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下,阜南县农业废弃物沼气与生物天然气开发利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获批立项。该项目总投资10.44亿元,在全县布局建立了8个生物天然气生产站及1个中心站,年产天然气5000万立方米以上。 

  项目全部投产后,阜南县林海生态技术有限公司的年消纳秸秆量预计可达36万吨。根据阜南县秸秆产业化利用奖补政策,对利用秸秆500吨以上的企业,每吨小麦秸秆补贴48元。为充分调动项目各方积极性,构建利益关系均衡的秸秆沼气化产业链和价值链,阜南县政府给予该项目30年期限的整县域天然气供应、废弃物收集等4项特许经营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