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7-29 07:07:07
浏览

小字号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东寨村,1500亩杞柳长势正旺。“小李来后,村里成立合作社,做大做强杞柳产业,产业振兴之路迈出了重要一步。”东寨村党支部书记张景兰说,选调生李明仁2020年到村里任职后,积极组织流转土地,引进技术专家,培训柳编工,村里的杞柳产业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柳编产品在山东省民俗文化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但李明仁并不满足,眼下他正在开展提升杞柳产业附加值的调研,“要千方百计提升村庄造血能力,持续增加乡亲们的收入。”

  让乡亲们“富口袋”的同时“富脑袋”,是史口镇选调生郑俊华的努力方向。

  配齐文化活动设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了乡亲们丰富业余生活的好去处;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文明家庭,乡风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发展研学产业,盘活红色资源……在郑俊华的推动下,史口镇一步步实现由“美面子”到“富里子”的蝶变。东寨村村民张国亮满脸幸福地说:“现在俺们腰包鼓,村里文化活动多,乡里乡亲关系好,日子美着哩。”

  近年来,东营区精心搭台、精细培育、精准选用,让117名选调生在基层墩好苗,为乡村振兴锻造一支高素质、年轻化、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基层有不一样的风景,乡村有火热的人生。选调生既要当好振兴乡村的‘领头雁’,也要当好创新实干的‘孺子牛’。”东营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波说。

  如今,在东营区,选调生们活跃在乡村沃野上,深入了解基层,不断增长本领,绽放青春力量。

  六户镇选调生、李宅村包村干部任婷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村民的腰包再鼓一些。2021年,她帮助村里成立了阳光李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了新型农民培训基地,建设了4座高标准温室大棚,引进种植耐盐碱油桃,进入盛果期后可年产油桃7万斤。在项目带动下,村里20多名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每天收入近百元。“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我的初心,我会继续努力下去。” 任婷说。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29日 18 版)

(责编:袁勃、牛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三北工程”五期评估结果公布 累计完成营造林保存面积527.12万公顷     山西省吕梁市“三北”防护林混交造林模式建起的“绿色生态屏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人民网北京7月28日电 (记者余璐)“三北工程自1978年启动至今,历经4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圆满完成了前五期工程建设任务。…    
中文编码字符集新国标发布 新增1.7万余个生僻汉字     人民网北京7月28日电 (记者孙博洋)记者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了解到,《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GB 18030-2022)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将于2023年8月1日正式实施。新国标共收录汉字87887个,比上一版增加录入了1.7万余个生僻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