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什么是航天强国?专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王翔(4)
2011年至今,王翔担任空间站系统总指挥,他带领团队完成了空间站型号立项综合论证、工程关键技术公关、全系统设计和各舱段研制,责任大、压力也与日俱增。
记者 董倩:当上整个系统的总指挥之后,最让您着急的有没有?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指挥 王翔:这个肯定经常有。比如说我们曾经有方案阶段很好的设计,都已经进入初样了,在过程中因为一些更基础的材料工艺达不到,结果造成方案翻车这种事情也有。那时候是很着急,但是光着急没用,始终得自己提醒自己,包括跟我们的团队一起,得正向面对这些事情。
记者 董倩: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件麻烦事觉得很烦,要把它解决掉很耗精力,但是对于一个系统的总指挥来说,肯定这些烦的事它不会一个一个地出现,是一波一波、一批一批地出现,当很多同时到来的时候怎么办呢?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指挥 王翔:如果一个一个出来那就不叫问题,只有当若干个问题同时出现的时候才叫问题,但是我想这个事情并不可怕在于我们是一个团队在做这一件事情。
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和核心舱,拉开了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在轨建造的大幕。
记者 董倩:这个过程一点点像插积木一样,把它插起来的时候,作为总指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经历?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指挥 王翔:我想可能从我的视角来说,我不太愿意说是出现一些什么大的波折,需要怎么怎么样,我不太喜欢那种场景。我希望一切都是按我们的设计,按我们的预期一步一步能在天上实现。这次实验舱发射日当天,我们最后一次加电的时候,我跟我们的试验队最后说了这么一段话,我说我们这个实验舱从做出初样到正样,一共有5000个小时的测试,也在地面当时测了2907小时了,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像测试一样去飞行,这就是我最希望看到的场景。我特别高兴的是,我和我的这个团队把它做到了,实现了。
中国载人航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中国空间站逐渐从梦想变成现实。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已经着手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曙光一号”总体方案的设想论证,并成立了载人航天工程的专门科研机构507所,只是后来因为各方面科研在当时无法保证,“曙光一号”计划被搁浅,但中国航天人的研究却从来没有停止。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指挥 王翔:那会儿我去查资料,查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一帮老先生做交会对接轨道的分析,当时的文件全是手写的。
记者 董倩:时隔多少年之后,在计算纸上跟他们的这种相遇对你有没有触动?